本帖最后由 客家苇笛 于 2015-2-26 16:58 编辑
七律·咏杨贵妃墓 苇笛 应悔回眸初笑时,盘鸦半卷露凝脂。 魂销隆主难由己,舞破霓裳可问谁。 此劫罹来缘逆贼,侬情了后向残碑。 纵然偷送扶桑去,肯替君王奉玉卮?
如是我闲先生点评: 颈联尤其出句,声色俱厉,味道不佳,愚意直接以残碑之类的意象说就好,不要牵涉太多说教跟谴责。纵然偷送扶桑去,这样的句法是散文······ 苇笛回帖: 谢谢先生点评,容我再酌,文祺!
沈自渔先生点评: 气太散,则字句不服。寄也不远。 苇笛回帖: 谢谢吟长批评赐教,容我慢慢学习,奉茶问好!
白鱼先生点评: 用一咏字作题已是歧路,何必还做最后那一问。 苇笛回帖: 我来班门弄斧的,有幸得到各位行家的指点,谢谢你们的真诚!
苇笛 2、次句“何须”有反问的意思,承句处最好与首句扣合紧密些,句意须宽平,略一顿,此句如斯处理感觉是结句一般,易断气,也嫌有些说理的口吻;云淡除了视野开阔能与雁踪拉点关系外,初看不觉得有多大勾联,不过做丘壑心胸如云淡,雁踪作飘蓬流离之意来理解倒也可以,跟首句逢字也能呼应 3、“南方衰鬓弟”5字意思能理解,但感觉不是很雅驯,暂时没得代替的话也就这样,“南方”实则无须拈出来说的,有“念”字有,结句疑问意思,则弟不在身边是自然可推想的 4、结句节奏是2122,这个节奏读来怪怪的,如词的34倒挽式,个人感觉这样的节奏容易拗口,拿舞步来比拟吧,就如脚步踏错一样,前文如果句意一急,此处节奏一变就会踩到脚一样 5、二三句实则与菊不是很搭界,建议题目改一下 6、孤雁入不入群格倒是小问题的
苇笛回帖: 谢谢先生悉心点评指教,容我再酌。说实话,在诗词论坛上,能像先生这样直言的诗友的确微乎其微了。 如是我闲先生跟帖: 楼主客气了,诗坛之风,本应如此:诗乃精神之最高寄托,以求真为第一要义,如果互相吹捧言不由衷,言行既伪文字何真?又岂能称为写诗、诗人?
浣溪沙·游昌南湖 苇笛 明灭波光界翠山,羽群呷浪意何欢。瓷龙奋舞撼湖湾。 疏柳列堤招客履,塔铃传响彻云端。倩谁沉醉不思还。
如是我闲先生点评: 瓷龙奋舞撼湖湾。此句感觉力度角度均与前2拍相隔——浣溪沙此处正宜收拾上片,“羽群呷浪意何欢”,窃以为此处应该有补充。“塔铃传响彻云端。”这句的插入也是比较突兀的,后面再说“沉醉”,恐怕不大好说呢,看看中间的用字力度:“奋舞”、“撼”“响彻”,声状如当头棒喝,都不是那种能让人沉醉的,楼主以为如何?
诗词难在于取舍,去掉与主题无关的意象,哪怕再美;改掉与情调相背的字句,哪怕再好。 苇笛回帖: 是的,此首我也感觉生硬、突兀。谢谢先生详评,春褀!
眼儿媚 ·七夕 苇笛 烟淡风酥遽乘舟,旧影又盈眸。 梦多扰断,镜常抛却,此病难瘳。 怅君情笃飞霜鬓,且拥诉离愁。 岂堪一去,音消青麓,雾没银钩。
留取残荷先生点评: 太硬了用语。 苇笛回帖: 谢谢吟长批评指教,迟复为歉,奉茶!
如是我闲先生点评: 看了楼主几个词,如荷兄说的,下字太狠,有些硌人的感觉,包括刻画的对象、选择的意象、表现的手法、虚字的运用,最好都斟酌斟酌。“音消青麓,雾没银钩。”此结原本还不错,但如果是长调结尾,前文铺垫足够的话则比较好,否则就有些干。 苇笛回帖: 谢谢先生批评赐教,初学不久,所以来求教的。迟复为歉,春褀!
喝火令 · 留守孩
苇笛
笛起催肠断,声哀把手牵,暮春时节意阑珊。
栀子又开斜岭,风外响飞湍。
仰首知秧壮,蹲身伴狗怜,日光长照破篱边。
只剩无聊,只剩影孤单,只剩梦中来抱,喊我肉儿肝。
如是我闲先生点评: 除了另一帖眼儿媚后回帖,说感觉楼主用得硬之外,意象的跳跃有时候也比较快,如此则,“暮春时节意阑珊”,本是句不错的句子,但前面一拍过于急了,大可以就景色先作铺垫,如曰春天之万物皆欣欣滋长,好一派繁盛风光,亦有寓人之意,铺垫足了来这么一句,对比度则强而衔接有序,然而既出人意表又在意料之中;实则跳跃过快,用字太狠有损词的味道,即便是刚劲十足的词,所谓豪放派之类,亦先求其妥帖,筋骨外能见肉。
楼主看过李子的词没有,有很多乡村味的,全用白描手法,如娓娓道来,却甚动人。 苇笛回帖: 谢谢先生指教,真的受益匪浅!容我慢慢体会,奉茶!
沈自渔先生点评: 知秧壮岂致昂首? 苇笛回帖: 前面缺乏交代之故。我的本意,是几岁的孩子在篱笆边陪着狗儿玩耍,一抬头就看见前面的秧田。可惜笔力不逮。
衣如雪先生点评: 个人以为喝火令的味道全在最后三叠。楼主这首虽类似白描,却也太过随手 苇笛回帖: 谢谢吟长批评赐教,容我慢慢领会。奉茶! 如是我闲先生跟帖: 喝火令三叠实在是最着力的地方,说得没错
学写这个牌子,得注意发力,一句比一句上一层。
无相子信先生点评: 随手了,白描以不事雕饰而合神理方为好,喝火令章法甚为严谨,除对仗、三叠。还得讲求两结呼应。 苇笛回帖: 谢谢吟长赐教,容我慢慢学习,奉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