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2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传统意识、民俗仪式的接受、继承、传播、展示,也是带有主观选择的,有时候主观因素甚至成为相当重要的原因。屈原敏感多愁、郁结纡轸、离慜长鞠、起伏多变的个人气质,加之几分狂态、几分迂阔,使他与同时代的人形成了巨大的隔膜,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而同时代的人则对他不屑一顾,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个天才、一个文化伟人的历史价值,乃至于当时的人物、著作对他没有作出片言只字的记载。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加之感情过于细腻深沉,对自己的祖国过于深沉眷恋,对自己的理想过于执着自信,而陷于极端孤立、穷困无援的境地,所以屈原作品往往忽略当时的国家大事、重大活动、人物言论,而将视野投向缥缈迷离的苍穹,回溯到遥远的上古,巫风的记忆。可以说,屈原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从理智上选择了“循吏”的标准,而在心理上选择了巫风浓烈的传统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