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诗词理论] 陆游、杨万里的诗学歧异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对开禧北伐既感兴奋,又有忧虑,对于一位久居乡村、年至耄耋的诗人来说,这真是难能可贵。这说明陆游始终用诗歌作为指责时弊、批评政治的工具,这是对儒家诗论“下以风刺上”之精神的真正继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杨二人的创作实践也显示出同样的歧异。杨万里作诗时不但师法自然,而且常将自然写成具有生命、充满灵性的主人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虽也喜爱山水,但他吟咏山水时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观照客观景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以抒情述志为主要性质的诗歌传统中,杨万里的创作倾向显然是一种创新,从而使其诗呈现新鲜、独特的风貌。陆游的创作倾向则体现出对传统诗学精神的自觉体认和遵循,从而不如杨诗之震眩耳目。但就诗歌史意义而言,二家虽有异同,却并无高下之分。就像一条滚滚东流的江河,歧分九派的支流与奔腾直下的干流都是其组成部分,观水者固应顾及全貌,但无需强作轩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人的诗风转变过程非常相似:都是由生活中某种经历的触发,从而在瞬间发生了宛如电光石火般的思维突变,并促使其诗歌创作实现了大幅度的飞跃。但是仔细推敲,二者形同实异,或可说异大于同,它们鲜明地体现了陆、杨二人的诗学歧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的诗风转变激发于崭新的生活经历,其中的因果关系相当清晰。杨万里的诗风转变或是源于创作经验的积累,他本人的表述则语意朦胧,缺乏清晰的逻辑关系,令人难以捉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陆游的诗风转变在其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清晰的痕迹。杨万里的诗风转变也留下了痕迹,但远不如陆诗那般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万里在“戊戌三朝”之后的创作有两点重要的新气象:一是更加注重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对自然的直接感知力也有所提升。二是诗风更加生动活泼,且多谐趣。这二者的主要载体便是七言绝句,所以杨万里在“戊戌三朝”以后的作品中七言绝句的比重明显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