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宋诗的平淡风格与宋代的诗味理论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味长”说是产生于人的味觉的论诗范畴。“其情真, 其味长”, 真实的感情是抒情诗的艺术性的基础。这是因为味的本质实际上是感情:当它酝酿于诗人心中的时候, 味是情绪;当它表现在诗歌作品中的时候, 味是情调。对于诗人一方来说, 只有真实的感情才值得加以描写。对于诗人和读者双方来说, 只有真实的感情才值得反复咏叹。对于论诗家来说, 只有真实的感情才值得反复咀嚼分析品鉴。诗歌是文学中的极品, 需要仔细的审美观照方知其妙。人们对诗歌的品鉴, 又称为玩味, 犹如咀嚼食物反复体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味, 不仅其实质是感情, 而且它还是一种可以不断地增长的感情。味是对人的基本情绪的模仿。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诗人把他的感情写在作品中, 那种感情似乎凝固了。其实不然, 诗歌中的情, 犹如人口中的味, 处于一种永恒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以最愉悦的体验取代人们通常最不愉快的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味长说可以与西方文论中的移情说和通感说相比较。所谓移情, 是将审美观照者的感情外射到审美对象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胜, 气势宏大。这主要是针对言志诗的叙事性而提出的审美范畴。张戒认为气胜是构成诗歌艺术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胜的诗歌是好诗的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 杜甫诗歌中的悲剧性题材较多, 而悲剧色彩具有加深作品思想深度的作用。杜甫的诗歌反复透露出伤时忧国、体物爱民的思想感情。这些重大题材的反复出现, 表现出一种律动即顿挫感;而思想感情的忧伤则表现出一种意境即沉郁感。其次, 虽然杜甫的一生本身是一个悲剧, 但是他始终具有较为宽广的胸怀,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始终都没有丧失生活的理想和对艺术的追求。第三, 杜甫的诗歌体制宏伟。在杜甫的诗歌中, 虽也有短章, 但更多巨制。排律、长篇歌行、长篇古风、大型联章、组诗等是杜甫最擅长的体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杜甫的诗歌中, 味与气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换句话说, 杜甫的诗歌既味长又气胜。当然, 气胜说也与人的基本味有联系, 不过主要是与苦味、涩味等有联系。这并不是说, 甜味、辣味、辛味等就与气胜说毫无联系了, 而是因为这些味多用于讽刺诗和咏物抒情诗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崇高论的核心, 是论述诗歌的优美的来源, 它在于作者感情的丰富性和思想的严肃性。崇高论再一次把文学创作的道德功能提高到首要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味长与气胜,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它们是处于同一对偶的两极,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 却都与“味”有联系。味长, 言及味, 此自不待言。气胜, 怎样与味产生联系呢?这只能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予以说明。味, 意味, 即诗歌所欲言, 亦即诗歌的内容。气, 气势, 诗歌内容的外在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预设法式, 指做诗时按照预先规定好了的规范、模式写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的艺术造诣往往系于某一具体时间、空间、条件下形成的情状和感受, 诗歌是绝不可能按照任何预先规定好的框框来进行写作的, 因此张载说:“诗人之工, 特在一时情味, 故不可预设法式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