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2-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那种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昂扬的意气, 已为“回首向来箫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超越精神所代替。从柳宗元真正开始的儒、释、道的融合, 发展到苏轼的岭南遭贬之际, 儒、释、道的思想在苏轼的内心世界里已经发生了巨变。苏轼真正吸收了儒家的执著现实, 重视自我道德修养的一面, 扬弃了其追求功利的一面; 吸收了道家通脱旷达、追求心灵自由的一面,扬弃了其懒散无为的一面; 吸收了禅宗感悟人生的一面, 扬弃了否定人生的一面。形成了苏轼的是儒、是佛、是道非儒、非佛、非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苏轼的这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诗歌则体现为“老成平淡”, 这种“老成平淡”是苏轼人生绚烂之极之后的精神沉淀, “似淡而实美”,是质朴、恬淡、自适的人生追求。苏轼的人生态度极大地吸引着陈与义, 并成为陈与义心怡模仿的楷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