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陈师道对杜甫、韩愈诗歌的接受及其比较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山诗有两种,一种是学杜、学韩的生硬僻涩型,一种是朴素白描的清纯沉健型,而两种之中又以前者为主,曲折生涩是后山诗的主导风格。当然,陈师道形成这种诗风和他的生平经历密不可分。他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长期的布衣生涯、穷困清苦生活养成了他孤介耿直的个性和对社会疏远而冷漠的态度。求深求涩是冥心苦吟的必然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杜诗炉火纯青,已入化境,开后来法门无数,得其一端者即足以名家。陈师道为才气笔力所限,虽然学杜,但走的是偏锋。而且他明确声称,学杜应以韩愈、黄庭坚为阶梯,拾级而上。韩诗本出杜诗,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专力写那种不美之美、出奇制胜的东西,其实黄庭坚、陈师道走的也是这条路,为了刻意要好,一味冥心苦吟,求深求涩,以期达到独树一帜的艺术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师道既没有韩愈、黄庭坚那样雄厚的“本钱”,而他的寒窘生活也限制了其眼力和心胸,最终学杜学成了生硬僻涩的样子。由此论之,陈师道是学杜而仅得韩。他的主观意图肯定不是如此,但客观结果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师道学韩愈,不仅表现在造语的奇崛、意脉的生涩和风格的高古上,还体现在创新的意图和艺术追求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七古要朴拙硬淡,把铺叙和议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三首诗笔力雄肆,工于起句,章法剪裁纯以古文之法行之,有顺逆、有开阖、有展拓,变化不测,用意深曲,风神高古,是陈师道学杜、韩而精瘦有骨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擅长“以文为诗”的韩愈真正是这方面的高手,黄、陈等宋人不过是继承了韩愈的手段,而发扬光大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师道追求的是无字无来处、语简而益工的境界,所以后山诗中承袭、化用韩愈的地方比比皆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以文为诗”带给诗歌新鲜的变化,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以文为诗”意味着距离传统的诗歌范型越来越远,是出格离谱的另类。陈师道很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两面,他还是贬抑多于肯定,强调“本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师道的否定或与他的反思态度有关,也与宋人的终极美学追求有关。“以文为诗”对于宋人太重要了,宋诗开辟道路靠它,大诗人自创新意也靠它;然而,另辟蹊径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当北宋中后期“新宋诗”正式确立之时,也恰是“以文为诗”弊端充分暴露之日。陈师道自己处在这个潮流之中,不能不有所反思,不能不有所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限于先天的秉赋和后天的学力,再加上时代的因素,师道学杜永远不可能达到老杜的境界。譬如爬山,老杜如立在高耸入云的山顶的标杆,而韩愈、黄庭坚则是接近山顶必经处的标杆,陈师道爬山,头脑清晰,目标明确,奋力向上,然而终因山太高太陡峭,而师道的体力亦不支,最后竟止于韩愈、黄庭坚处的标杆,奈何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