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以唐宋诗接受为核心的金元诗坛风貌及其价值发微

[复制链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几代文人的不懈努力,金诗学唐思潮已经高度成熟并在对唐诗的学习与接受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水平,是诗歌创作实践与批评理论集大成的时期。这一“集大成”的历史任务是由杰出诗人、批评家元好问完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郝经对元好问的文学渊源追溯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李杜苏黄,唐宋兼宗,惟其如此,元好问方能“高视一世”。且元好问各体兼擅,以一代宗匠的身份独步金元之际的文苑诗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总体上讲,生活于元代不同时期的诗人都强调作诗要有师承,而且特别强调对唐诗的接受与学习,构成元代诗歌接受思潮以唐诗接受为主体的风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大幕徐启的元代诗学而言,元好问毋庸置疑地成为第一人,元代诗学中的多种思潮均程度不一受地元好问的影响,尤其是元代初年的宗唐诗学,就由金人元的诗人而言,正是顺着元好问学唐的轨迹延续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前期诗人耶律楚材等人上承元好问而追慕杜甫,诗网大都追求豪迈清放,反对华丽、险怪,但是诗作也因此流于平易,失于浅近。至刘秉忠、刘因,这种局面被打破。因而,刘秉忠、刘因可以说是北方诗风转变、并一统至元代中期盛世雅正之音的关键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时期诗学领域最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宗唐思潮洪波涌起,宗宋思潮全面退去,性情思潮暗流潜滋。具体到诗学个案,袁桷、吴澄、刘将孙等三位诗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经过袁桷、吴澄、刘将孙等人的探索,元代诗坛开始了对唐诗取向统一的承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中期诗学家的理论主张,一方面于宋人诗学过于自负,一方面于唐人诗学过于自卑,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创作技巧法度和复古摹拟,反倒缺少了一份自强之气、一种自然之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文创作由盛世之音、点缀生平转而呈现出鲜明的写实倾向、批判倾向、宣泄倾向、个性倾向。王冕的诗歌创作、萨都剌的诗歌创作和杨维桢的“铁崖体”可以视为这一时期诗风的典型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中期以来的诗风一味追求雅正而流于纤弱,多数人脱离现实,王冕却能够正视现实、反映现实,在接受唐诗影响的过程中较好地取唐人精神实质,规避了元代中期盛世雅正之音徒取唐人形貌以至流于纤细柔弱的弊端,代表着元代诗学在后期的新变化。与王冕同时代的诗人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这种写实的创作倾向。元代后期,色目诗人萨都剌以其特有的清新笔调表现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情调以及他对汉族生活与文化的独特关注和理解,他的诗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代表了元代后期诗坛的较高水平。萨都刺以宗法温庭筠、李商隐、张王乐府、李白等诗人诗作为其为重要门径,于自身努力之外,多师于唐,这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萨都刺的诗歌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人在学习苏黄的同时,对宋诗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渐体认到宋诗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以才为诗等诸多弊病。为了纠正学苏、学黄而产生的偏差,金人开始补偏救弊的努力,放开眼界,寻求值得接受与学习的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学遗产。最终,金代诗坛在王朝南迁前后实现了风格转型,在赵秉文、元好问等人的引领下由学宋之苏、黄转而学唐之杜、韩以至更多名家,宗唐诗学思潮逐渐形成并成为接下来有元一代的主流诗学思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