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9-6-16 22:27 编辑
“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此言愚以为有些偏颇,唐代的格律诗不像清代之后的格律诗,有一定的开放程度,一则因为唐近体诗尚在逐步成型的过程中,作品中出现古诗句与律句相杂的现象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二则唐人作诗不会完全受格律的束缚,拗句多见说明唐人在创作时还是更倾向于诗意的,正因为如此,唐诗的成就才特别突出。反观清代之后,由于受试贴诗的影响,对格律诗做出过过多的限制性要求,多少影响了作品创作的自由空间,以至于现代诗人在创作格律诗时主要采用的律句为标准律句和准律句,对于拗句相对用的少些。翁方纲和赵执信的研究对我们认识唐代近体诗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后来王力先生对唐诗的研究可能没有参考赵执信等人的研究成果,以至于有一些错误的论调,直接影响到现代的古诗创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