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筇索韵(十四)·诗词的表现手法 我国古代诗论中,都把“赋、比、兴”概括为诗歌创作的三要素。赋比兴是一切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明人王文录说:“作诗不明赋比兴,犹医不明君臣佐使也,岂能为诗?”强调离开赋比兴,就难以写出诗来。 赋比兴,按南宋朱熹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根据这个解释,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用别的事物起兴,引起下面所要说的正文。 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引用李仲蒙语:“叙物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 关于赋 诗经中用法最多(赋720处,兴370处,比110处),出现不少好赋。其后,有不少名家用赋写出不少名诗。 例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外,著名的赋有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石壕吏》等。 写赋的注意事项: 1、铺陈其事要清楚、明白,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2、要讲究起伏曲折。 3、要有一条主线。 4、只用一种人称。 关于比 比,即以彼物作此物,以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比的形式很多,大体分为比喻、比拟和对比三种。 一、比喻 大约有以下五种: 1明喻 即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比作的事物)和比喻词(犹、若、如、似、仿佛、好像、宛若等)都出现的比喻。格式为“甲像乙”。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 2隐喻 即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但比喻词为“是”(或根本不用)。格式为“甲是乙”。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也有只出现喻体的。如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是张庆余在考前怕自己作品不合主考之意,给张水部写的。诗以新妇自比,以张比新郎,以主考比公婆,向张征求意见。通篇是喻体。张接诗后,以同样的手法回一首《回朱庆余》:“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酬诗亦通篇喻体,意为你像一位采菱姑娘,人漂亮,歌喉亦好。别的姑娘虽穿戴华美,但不值得人看。采菱姑娘一支轻歌可以抵一万金啊!从而打消了朱的“入时无”的顾虑。两人之诗,赠的好,酬的妙,成为诗坛佳话。 3借喻 只出现喻体,省去本体和比喻词。格式为“乙代甲”。如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借“婵娟”喻明月。又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是借喻。作者以“沉舟”“病树”喻人之窘境,以“千帆过”“万木春”表现自己豁达的胸怀,令人精神振奋。 4曲喻(也叫联想比):他较一般的比喻多一个弯,有曲直,要通过联想方能领悟。如李贺《亲王饮酒》中有“羲和敲日玻璃声”,说羲和驾着车赶着太阳走,太阳像玻璃一样光明,因而敲日会发出玻璃一样的声音。 当然这种比喻太含蓄,我等初学者还是少用为妙。 5博喻 运用许多比喻来比喻一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用一系列的比喻把看不见、摸不到的“闲愁”具体化了——它是那么多、那么乱、那么连绵不断。 运用比喻的要求 1、比喻要贴切。 王允在《论衡》中说:“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文不称实未可谓是”。喻体和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但又有相似之处,即甲非乙,甲像乙。 2、比喻要爱憎分明,要分清褒贬,恰当选择喻体。如以老鼠比贪官;茅草比谗臣;芝兰比君子;香草比美人;金玉比忠烈,松竹比节义等等。 3、比喻要新鲜,要有创造性。 有人说,用花比美女,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室蠢材。此话虽偏激,但也提醒我们要标新领异。 例:写杨贵妃,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梨花带雨,湿润、丰满、纯净、洁白,由带雨之梨花想到含泪之玉容,多么妩媚动人。而李白《清平调三首》,将牡丹和杨贵妃交融在一起来写,人面花容,浑然一片,因而受到唐明皇赏识。 二、比拟 比拟与比喻不同,拟体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就是把物比作人,把人比作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1、拟人: 如秦观《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又李纲流放后写的《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2、拟物: 例: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珠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三、对比 对比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 对比可分为横比和纵比。 横比 横比即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对比。如两种事件、两种环境、两种人物、两种气氛、两种思想感情之间的对比,对自己所要描写的内容进行烘托。如袁枚《马嵬驿》中“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今人肖永义的《答友人》用的也很出色:“旧梦随风散作云,文章秋水等浮尘。十年寒窗三千纸,不及歌坛一曲薪”。 纵比 纵比是用事物本身的前后对比来突出人物的遭遇和事物的变化。如崔护《都城南庄》: 去年腊月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挑花依旧笑春风。 又如李清照《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关于兴(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