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筇索韵(十三)·诗词的语言要求 语意两工,意好,语也要好。 唐皎然在诗式中说“……或曰‘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为上等’。予曰,不然,无盐阕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 诗的语言要言之有味,观之悦目,听之悦耳,思之悦心。 诗词语言的锤炼 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袁枚《随园诗话》中说:“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如此。而后可与论诗。”这是强调诗词用语要新鲜自然,真切有趣。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新颖,就犹如灵丹一粒,能点铁成金。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载:有一县令,其上司请他吃饭,他见案上有一绝句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煞老尚书”。县令随手给改了一个字,即把“恨”改成“幸”字。这位上司看到有人竟敢擅自改动他的诗,很不高兴,问是谁改的?县令答道“是我,我是为了保全你全家老小性命而改动的。你位高权重,有对立面,奸人正好找岔,。现在天下统一,你为何“独恨太平”呢?”这位上司顿悟,拜为一字之师。 因为太平不能恨,且“恨”字与下句的意思也不协调。改为 “幸”就好了。 郑板桥幼时随老师郊游,发现桥下有具少女尸体。老师即兴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水转,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听后,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情况是老师杜撰的,不切实际。吟法不妥。随改吟为: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水转,粉面泛波涛。 经过修改,既保持了原诗的面貌,诗意也更为确切了,因而深受老师的赞许。 注意:锤炼字的目的是为了炼意,提高诗的思想性,使其能更好地表达诗的意境。如果诗的意境不高,尽管你在诗的锤炼上下大工夫,最终还会是创作不出动人的佳句来;但是,反过来说,诗的意境虽好,而字的表现力不强,则同样不会有动人的佳句。因此,我们在诗的创作中,必须把炼字、炼句与炼意紧紧地结合起来,使三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古人论诗句的修改: 宋·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 袁枚《遗兴》: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