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楼晓峰

[诗词理论] 时代之挑战,历史之思维 ——关于散曲创作俚语入曲...

[复制链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1 2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在元初散曲形成到上世纪初散曲失传的较长历史中,俚语词汇只是作为散曲语言风格俗化的辅助语言而存在,虽然“俗盛雅衰”、“凡曲必俗”是散曲理论界的一种倾向,“俚语入曲”也可谓是散曲的一大特点,但是“俚语入曲”主张始终未能成为散曲语言追求的主流方向。而当代汉语规范化和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活变化则从文学语言规范性、时代性、全民性等多方面对散曲创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如此历史关头,作为当代散曲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历史性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1 2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在元初散曲形成到上世纪初散曲失传的较长历史中,俚语词汇只是作为散曲语言风格俗化的辅助语言而存在,虽然“俗盛雅衰”、“凡曲必俗”是散曲理论界的一种倾向,“俚语入曲”也可谓是散曲的一大特点,但是“俚语入曲”主张始终未能成为散曲语言追求的主流方向。而当代汉语规范化和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活变化则从文学语言规范性、时代性、全民性等多方面对散曲创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如此历史关头,作为当代散曲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历史性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1 2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5万

回帖

1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评点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16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1 2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18-12-11 22:00
作为文艺作品,散曲虽采用俚语,但毕竟只是为了舞台演出需要,所以俚语不能成为散曲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莲 发表于 2018-12-11 22:57
学习受益。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9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2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文章第二部分对《元曲三百首》作品中俚语使用的研究和统计,详尽具体,足见先生治学的严谨。向先生学习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9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8-12-13 22:32 编辑

在汉语言高度统一的今天,普通话得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所以散曲创作语言的书面化是大趋势。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方的方言丰富多彩,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些方言口头语和俚语鲜活而有生命力,若在散曲创作中能适当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方言俚语和口语,且不影响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不妨可以试试。也就是说,散曲创作中所使用的俗语不应是已经失去生命力的元代俚语,而是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现代俚语,当然也可以包括有生命力和一定的群众基础俗语,只是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考量和标准,而不是各自胡乱使用。恐怕这方面的工作连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们也没有意识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29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杂剧和散曲本是诞生与平民市井之间,后来文人加入创作才使得这一文艺形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元代的代表文艺。所以元杂剧和散曲中有很多俗语俚语是其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8

主题

23万

回帖

61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82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5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受益匪浅。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2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