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仲夏之夜(次韵师友)
作者:临窗听雨
香烧心字,袅袅相思意。窗外悠悠东流水,别绪柔情可寄?月上柳岸西楼,犹忆莲雨同舟。慢奏梅花三弄,丝桐不解离愁。
注:心字:即心字香,一种炉香名。
【评】该词符合词牌“清平乐”的韵律节奏。全词的“词眼”为词末的“离愁”二字。因该词写的是“离愁”,所以该词用了很多与“愁”有关的意象。如悠悠的流水、岸边的垂柳、爬上西楼的月亮等等。
作者由点燃的心字香联想到“香烧心字”,化被燃的香为主动燃“心”得香,构思十分巧妙,读来十分新颖别致。由燃着的香很自然地引出了一如淡烟般袅袅升起的相思之意。烟是淡的,水是缓的,因此愁思也是淡淡的。“犹忆”二字把人的思绪拉回到过去,作者给人呈现的是“莲雨同舟”的美好回忆。后面两句又从琴声中把人从过去拉回到现实,让人再次感受到了作者的相思之苦。全词思维跳跃性强,清新淡雅,古意盎然,感情真挚,读来让人有一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
但该词所提到的《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全曲共有10个段落,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故称“三弄”。由此来看,《梅花三弄》的主旨并不在于表达相思之苦。作者用在该词里,似有不当之嫌。又,该词以仲夏夜为背景,但全词给人的季节性感觉不强。仅单单出现了“莲花”、“柳树”、“月亮”等意象,不能贴切地展现仲夏夜的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