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他跟君主关系也一直是紧张的,儒家强调“道尊于势”,“道”——天道、师道,就是儒家之道——道的地位高于现实政治的权位、势力。所以皇帝你是学生,你要听我的,我教你往正道上走。有些皇帝却是坏学生,不认同这个关系,老想伸张自己的势力,把倒压下来,要由自己来“作之君,作之师”,因此这里有一定紧张关系。但是儒家强调学习、强调师道、强调道尊于势的作用,影响还是很大的。在近代的人际关系中,这些都可以是对我们现代社会的调整。
对我们社会,儒家还有什么可能产生作用的地方呢?其实,儒家在社会组织方面,也有可观之处,值得注意。
这部分不只在现代有用,在古代也是如此。周汉儒家就强调要整齐风俗、化民成俗。宋明以后,儒家发现把力量花在政治领域,效果有限,所以更着力于化民成俗,让儒学跟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结合起来。
第二就是在孝亲跟养老。在家庭跟社区、乡党、社区之间推行孝亲跟养老。就是孝的伦理跟养老的伦理,这在历史上也非常有成果。
第三是建立礼治的社会。儒家是要人“明德”的,要“明明德”,而止于至善,整个社会皆须能明德向善。目前儒家在社会中已经起了一些作用。
“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儒家讲的天人关系,最自然、最简单,就是把人放入天地自然运化之中看,人的所有思维、行动、作息、身体内部的关系,都是跟天地宇宙相结合的。现代人常以为一般讲的小宇宙、大宇宙、人和天地的结合等观念,出自道家,或出自中医,殊不知这是儒家的传统。
读过《礼记》的《月令》篇的人都知道,每个月时令不同,人的行动也就有所变化。更早的《逸周书》第五十一篇《月令》、第五十二篇《时训》记一年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时之物候,也是讲人跟四季之间的关系。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在节气的阴阳变转之中,人应该怎么样跟天地结合?这其间有很多礼仪,怎么过端午、怎么过三月三上巳、怎么过重阳?这些礼仪,后来皆变成了民俗,形成了具体的文化内容。
人去体会自然,体会生命在自然中的流动,这些礼俗对丰富现代人生命的内涵都是有帮助的。所以说儒家对现代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