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亭論詩絕句32首注評 作者、王世禛 注評、穿越梅嶺 第十一首 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千年毛鄭功臣在,猶有彌天釋道安。 1)獺祭、《談苑》載“李商隱為文,多簡閱書冊,左右鱗次,號獺祭魚。” 2)一篇句、是說李商隱的《錦瑟》詩,真正能解的人幾乎沒有。 3)毛鄭、漢代的毛萇和鄭玄,他們都給《詩經》做過傳箋,被認為是《詩經》的功臣。 4)釋道安、魏晉時期的和尚。《世說新語》注:釋道安以佛法來東流,經籍錯謬,更為條張,為之註解,自支道林等皆宗其理。 梅言:這首是說李商隱詩隱晦難解的,期望有象毛鄭那樣為《詩經》作註解的人,有象釋道安條張佛經那樣,出來為李商隱的作箋注。阮亭于詩,獨標神韻,可能對李商隱獺祭魚式的創作方法和奧衍生澀的詩風不滿,所以才有這首。《錦瑟》在這裡也並非但指這一首,當是指李商隱集中作品。 第十二首 涪翁掉臂自清新,未許傳衣躡後塵。卻笑兒孫媚初祖,強將配饗杜陵人。 1)涪翁、黃庭堅。 2)傳衣、佛教語,謂傳承也。 3)卻笑句、謂江西派,這句跟下句都是說江西派奉黃庭堅為祖,并將他跟杜甫相提並論。 梅言:這首是對江西派將黃庭堅跟杜甫相提並論提出異議的。黃庭堅師法老杜,自出機柕,別成一家,其詩清新奇巧自是長處,但缺乏老杜的沉鬱頓挫。阮亭才有“未許傳衣躡後塵”句,而江西派卻將黃庭堅撥高到僅次於杜甫的位置,阮亭認為是可笑的。 第十三首 詩人一字苦冥搜,論古應從象罔求。不是臨川王介甫,誰知暝色赴春愁? 1)詩人句、《文心雕龍》“富于萬篇,而貧于一字。”盧延讓詩“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冥搜、搜訪。 2)象罔、莊子中的寓言人物,謂“象則非無,罔則非有。”指在有無之間。 3)三四句說王安石講究詩的練字,對詩眼很重視。 4) 暝色赴春愁、唐代皇甫冉的詩: 暝色赴春愁,歸人南渡頭。渚烟空翠合,灘月碎光流。澧浦饒芳草,滄浪有釣舟。誰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梅言:這首是講練字的,說詩人們為了一字之工、之穩,可以狂搜冥求,阮亭借《莊子》中皇帝尋還玄珠的事,說明詩句中的字眼是要經過反復尋求才能得到的。三四兩句說了王安石,王安石講究練字,大家知道的“春風又綠江南”就是王安石勤於練字的實例。本詩則說了王安石對“赴”字的肯定說明了練字的主要。葉夢得《石林詩話》載“王荊公編《百家詩選》,從宋次道借本中得“暝色赴春愁”句,次道改赴作起,荊公復定為赴字,以語次道曰:若是起字,人誰不能到。次道以為然。”宋次道無端的將唐人的“暝色赴春愁”改為“暝色起春愁”,王安石認為不妥,從這裡也見王安石的眼力非同一般。阮亭對這個是讚揚的。那麼,赴為什麼好呢?如果是起,則中國春愁本來沒有,只是遇到這種特定環境而臨時來的。如果是赴,那春愁則是本就有的,隨作暝色從四面八方奔湧而來。這個春愁就濃郁而深沉了。阮亭這首,對我們提高練字、鑒賞水平都是很有幫助的。 第十四首 苦學昌黎未賞音,偶思螺蛤見公心。平生自負廬山作,才盡禪房花木深。 1)這句說歐陽修學韓愈妙處而不得。嚴羽《滄浪詩話》“歐陽公學昌黎古詩。” 2)螺蛤、歐陽修很喜歡唐人常建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句,想要模仿而不能得句,蘇東坡見此對他說“公厭芻豢,反思螺蛤耶?” 3)歐陽修寫有《廬山高》詩,對此非常自負,說“吾詩廬山高,今人莫能,唯李白能之。” 4)才盡句、是說歐陽修自負,卻寫不出禪房花木深那樣的句子。 梅言:這首是評論歐陽修的。古人的詩不是不可以學,但那些出於天然的句子任你苦心孤詣也是學不來的。歐陽修雖然苦學韓愈,但對韓詩來說,終是未賞音,亦即未能領會到韓愈古詩的妙處。 第十五首 林際春申語太顛,園林半樹景幽偏。豫章孤詣誰能解?不是曉人休浪傳。 1)林際句、這句是說黃庭堅的,認為黃庭堅說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不如九僧“雲中下蔡邑,林際春申君”句。 2)園林半樹、指林甫的《山園小梅》詩。 梅言:昔人評曰“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人皆知其佳,而山谷以為不如僧詩之“雲中下蔡邑,林際春申君”,謂氣概之雄渾,不如意象之超越也。林和靖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人皆知其佳,而山谷認為不如“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謂景致之清雅,不如風標之淡宕也。”阮亭以為九僧“雲中下蔡邑,林際春申君”語涉癲狂。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景象幽偏。世人不知道黃庭堅的苦心孤詣,不是曉人,還是不要亂說為好。實際上這裡涉及到對詩的審美要求。黃庭堅覺得“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勝過大家所喜愛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句。歐陽修卻並不讚同,為什麼?這就是他們的審美標準不同。黃庭堅于詩講格調,歐陽修于詩取意味和精神。因為這,他們對同一人同一句得出的結論也不同。給我們的提示就是,在欣賞詩詞作品時,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詩美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