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土烟斗 于 2015-2-8 21:59 编辑
一,元曲创作必学知识
1,乐府十五体
乐府十五体——全名叫“新编乐府体一十五家”。乃明初宁献王朱权《太和正音谱.乐府体式》对散曲和剧曲所做的分类。分为:丹丘体、宗匠体、黄冠体、承安体、盛元体、江东体、西江体、东吴体、淮南体、玉堂体、草堂体、楚江体、香奁体、骚人体、俳优体。乐府十五体各体有各体的特点,所以在作曲是作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一)“丹丘体”,其特点“豪放不羁”。(二)“宗匠体”,词林老作之词,即行家、里手所创作的老练之作,与作品题材、文字、风格无关。
(三)“黄冠体”,黄冠指道士,故此体特点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餐霞服日之想,名曰“道情”。元代道教兴盛,元曲中反映的道家思想十分浓厚,就内容而言,道情之作又大体上可划分为超脱尘俗、警醒玩俗两类。
(四)“承安体”,其特点华观伟丽,过于泆乐。
(五)“盛元体”,又叫“不讳体”,其特点快然有雍熙之治,字句皆无忌惮。
(六)“江东体”,其特点端谨严密。即用意比较平实和易,遣辞多用规矩的文言,其风格与恣意放诞相对。
(七)“西江体”,文采焕然,风流儒雅。西江指西来的大江,此处指江右一带,特指江西。
(八)“东吴体”,清丽华巧,浮而且艳。指浙江一带曲家的作品。
(九)“淮南体”,气劲趣高。淮南大致指江淮之间的地区。元后期曲家中雎景臣、陆登善等为扬州人,张鸣善则以平阳人儿流寓扬州。
(十)“玉堂体”,公平正大。玉堂为宫殿的美称,唐宋以后专指翰林院。
(十一)“草堂体”,志在泉石。草堂为无意功名、隐居不仕者及退隐归田者自乐之所,与玉堂相对。
(十二)“楚江体”,屈抑不伸,摅忠诉志。楚江指战国时屈原流放与行吟之处,今湖南湖北一带。
(十三)“香奁体”,裙裾脂粉。凡是正当的情辞,如闺情闺怨、相思离别、男欢女爱、以及咏妇女者,都可算在其中。
(十四)“骚人体”,嘲讥戏谑。“骚人”与“楚江”在字面意义上有关联,但二体内涵差别甚大。“骚人体”的作品于嘲笑讥讽之中寓含谐虐风趣。
(十五)“俳优体”,诡喻淫虐,即淫词。俳优是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故“俳优体”多为游戏之作。
2,杂剧十二科
杂剧十二科——明宁献王朱权《太和正音谱》对元杂剧的分类。分为神仙道化剧、隐居乐道剧、披袍秉笏剧、君臣杂剧、忠臣烈士剧、孝义廉节剧、叱奸骂馋剧、逐尘孤子剧、鸂刀赶棒剧、脱膊杂剧、风花雪月剧、悲欢离合剧、烟花粉黛剧、花旦杂剧、神头鬼面剧、神佛杂剧、驾头杂剧、闺怨杂剧、绿林杂剧。其中神仙道化剧,写神仙度脱凡人,使其得到成仙的故事;隐居乐道剧,演隐居仕、安贫乐道的故事;披袍秉笏剧,亦指君臣杂剧;忠臣烈士剧写元以前的一些忠臣烈士,表现爱国情怀,比如《精忠报国》写的是岳飞;孝义廉节剧,写孝顺、忠义,清廉奉公的事情;叱奸骂馋剧内容为抨击奸佞馋臣;逐尘孤子剧内容多写历史上臣子遭到君父斥逐的不幸遭遇;鸂刀赶棒剧即脱膊杂剧,一般以为凡是演使刀弄棒的武戏,常常脱去上衣,赤膊交战,故得名;风花雪月剧内容多写男女间的风流事情;悲欢离合剧多写男女以及家庭间的悲欢离合。烟花粉黛剧即花旦杂剧,花旦杂剧中又可以分不同的小类别;神佛杂剧亦为神头鬼面剧,多写鬼神仙佛之事;驾头杂剧,驾头是皇帝的仪仗。驾头杂剧指表演帝王一类题材的剧目;闺怨杂剧,表现深闺女子心理上的苦闷;绿林杂剧,其内容自然些绿林好汉的故事。
3,元曲中巧体
巧体,指在形式上逞才弄巧,翻新出奇的曲作。
(1),短柱体:本为元曲押韵的一种方式,一句之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脚。如《西厢记》中的“忽听一声猛惊丶听、声、惊三字为韵。又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中《油葫芦》的两句:“人有过,必自责,勿惮改。我却待‘贤贤易色’将心戒”,这里以责、改、待、色、戒为韵,都可以视为短柱体的押韵方式。写诗要尽量避免犯韵,而短柱体却是故意犯韵。与犯韵体的区别是犯韵体的冒韵字在句首,而短柱体的冒韵字在句中而已。
(2)独木桥体:使用同一个字作为全篇或一半以上韵脚的词,叫做“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福唐体。黄庭坚、方岳、赵长卿、辛弃疾、刘克庄、元好问等人,都写有这种格式的词。如黄庭坚的《阮郎归》共用八韵,其中四韵都以“山”字为韵,他注明是“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荣词”。又如石孝友的《惜奴娇》,全篇用一个“你”字入韵,辛弃疾的《柳梢青》则全篇押一个“难”字,这都是独木桥体的作品。独木桥体诗忌同韵,但曲中有通首只押一个韵的,称为"独木桥体"。
(3)叠韵体:元曲的一种体式。每一句中,除了韵脚之外,其余各字均用叠韵字,如黑老五散套《集中州韵))[ 粉蝶儿] “从东陇风动松呼,听叮咛定睛睁觑,望苍茫圹广黄芦。却樵夫,遇渔父,递知机携物。便盘旋千转前湖,看寒山晚关滩渡。”
(4)顶真体:又叫做“联珠格”,诗、词、曲的一种体式,其构成是下一句的首字用上一句的末字。各句之间以同字串连在一起,有如珠之联缀,故称之为“联珠格”。曲中的顶真体,如无名氏小令《小桃红·情》:“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5)嵌字体:元曲制作的一种体式。在曲中各句某处嵌入某一个字以构成成语、五行、数目或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这称为“嵌字体”,如贯云石小令《清江引·立春》:“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抄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作者自注日:“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中各用‘春’字。”
(6)反复体:反复是为了强调有关内容,成为了加强语言的节奏感,而连续或间隔地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所以反复体即句中的字面颠倒重复,反复言之。如王喆的《减字木兰花》“青山绿水,自与今朝长是醉。绿水青山,得道之人本要闲。 清风明月,占得逍遥无可说。明月清风,共是三人我便同。”
上一篇:秋风:元曲基础知识讲座(之一)
下一篇:秋风:元曲基础知识讲座(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