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2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邹腾隆先生点评】
提起“杏花村”,大家自然会想起下面这首千古绝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错,正是唐朝诗人杜牧在公元845年担任池州刺史的时候,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的《清明》诗句,从此让杏花村名扬天下。又在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一个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更使杏花村名噪一时,杏花村因此也被后人誉为 “天下第一村”。文老师这首五绝,正是踏着杜牧的脚踪而来,春游杏花村。诗句起头便乘着涨起的春水入村,待见十里杏花,美不胜收;这时不免想起当年问酒的杜牧诗人,如今又是谁来问酒?结尾但见牧童牵牛烟雨中,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重温一幕“遥指杏花村”。
一二句是自然巧妙的对仗联句,即使单独作为对联来看亦称精妙,一瞬间把大家带入了春天江南的杏花村,起承严丝合缝,对应无间。转句勾起悬念,融合古今,最后在烟雨牧归的画面中留下无尽余韵。
这里可以看出酬唱伙伴文老师的对联功底,一二句流水自然,对仗工整。然,无为而为,妙句天成。整首五绝虽然没有直接化用杜牧的《清明》,却又自然连结了他的情景,可谓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更少的字精炼出游记的精华。
总结:此首五绝看似简短,层次却极为丰富,不仅应用了流水对跟工对的手法,还巧妙地用“春水涨”与“杏花红”点出游杏花村最美的时节;至于化用杜牧诗句于无形就不再重复赘述了。个人认为,画龙点睛的一笔在“问酒客何在?”何在既问“杜牧”,也反问自己,带大家联结古今,在“牧儿烟雨中”为这次旅游画下了美丽的句点。
【邹腾隆先生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