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五坡居士 于 2013-11-27 23:45 编辑
按:见论坛有不少象棋爱好者,特连载此文。
海 陆 丰 象 棋 史 话(一) 叶良方 海陆丰的象棋活动,渊远源长,历史悠久。南宋嘉熙五年(1241)九月九日,著名诗人、福建象棋高手刘克庄任广东运判时,曾两次经过惠潮官道在海丰县驿馆过夜,写下了多首诗词。至南宋景炎三年(1278),“江西弈派”的象棋名手文天祥率领抗元大军驻进丽江浦、南岭山区一段时期。戎事之余,与随其勤王的部属江西棋手切磋棋艺,使象棋在海丰民间广泛流传,首开海丰县象棋运动之滥觞。文天祥曾有《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诗四首,评价军中这四位高手水平。其三曰:“坐踞河南百战雄,少年飞槊健如龙。世间只畏两人在,上有高公下慕容。”明末清初,“一窑天”居士廖天佐也是一位象棋爱好者,常与捷胜城内文人棋客在黎明洞的石棋盘上弈棋。这块巨大的石棋盘,位于山上石洞封顶的巨石中间,刻有横纵九条刻线的象棋盘,距棋盘四周1米处,各钻有一石孔,可供插木桩或竹桩搭凉棚,遮盖日光雨露。廖天佐常与梁壮廷、朱斗臞、黄拙含等捷胜棋友在此弈棋吟酌,观赏海景。至清末捷胜贡生林翘云到此凭吊为之撰联云:“西山吟,南山咏,大明秀才乎,不惭孤竹庶子; 陶公酒,廖公棋,一窑居士者,无愧五柳先生。”从而留下了逸闻佳话。
(明代廖天佐凿刻的黎明洞上巨石象棋盘)
一 汕尾港罗寿南挑战粤东一凤 明末清初,象棋活动已经广泛流行于海陆丰民间,从海丰名胜长春峒等各地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犹存的棋盘石,可以证实这项深受老百姓喜欢的活动已全面开展。民国时期,汕尾象棋名手、号称“海陆紫”棋王罗寿南的出现,使海陆丰棋艺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罗寿南,人称罗寿;是汕尾镇的一位民间医生,业余对象棋的研究如痴如醉。他平时将棋盘悬贴于蚊帐上,躺在床上独自琢磨棋艺,久而久之,棋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抗战时期,国手陈松顺的师傅“粤东三凤”之一的安南棋王钟珍,曾流浪到海丰县。在海城镇,钟珍摆摊于米街,地上放一盘“三局”,一盘“棋局”,一盘全局注明:“不相识者,玉盘让马。”围观者人山人海,轰动全城。在汕尾镇,他摆摊设局于大街和二马路,寻访当地象棋高手与其对弈博彩,无人能敌其让马局。汕尾港几家商铺为了壮地方的门脸,特地邀请罗寿南出面与钟珍对阵。为了鼓励罗寿南放下思想包袱下好象棋,对他说:“牛角不尖不过岭,跟这位外江老下棋要认真下,输的彩金由我们出,赢的彩金全归于你。”于是罗寿南与钟珍激战多局,虽输多赢少,但博得安南棋王的肯定和赞赏。认为他走遍潮汕各地,粤东棋坛无人能出其右,评价罗寿南是“粤东棋王”;并将与罗寿南的二盘精彩对局记录下来,送给罗寿南保存纪念。此外,钟珍还到公平墟摆摊,与当地少年爱好者黄伍下过几局让马棋,对黄伍棋艺颇为赞许。过了一段日子,钟珍离开海丰前往汕头市,终于在那里因贫病交加而逝世。
民国钟珍对局之一
民国钟珍对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