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2

[复制链接]

3895

主题

70

回帖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3107
发表于 2014-12-12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
    (记于2014-12-12早3点)
    2014年11月15日,从菜市一拐,光明胡同南口那,道东一家杂货店,批发手纸。这东西的计量词是“提”,都说一提多少钱。
    这个提字,何时不胫而走,走俏起来,无法作确切的考证。现在的生活实际中,其流通量很大(使用率)。
    比如,现在是矿泉水时代,就是生水(自来水)灌上塑料瓶,也美其名曰矿泉水。呼兰河这地方,城乡都是一件件的,包装袋是个塑膜套子,俗称提。一提水才几块钱,早几年。
    提,这个词十几年前,我在山西长治就知道。那的啤酒用白塑料坯子拢着,一件10瓶,售后瓶子不回收。这种风格的啤酒相当便宜。那儿,一件啤酒叫一提,记得当时才七八块钱。
    而东北,则是固体硬塑箱子,一箱24瓶,当时是600毫升的。直到这几年,才流行一斤装的。东北,啤酒瓶子一直是回收状态,循环利用,就这风俗。
    20年多前,还没流行“提”呢,那时,提溜这个词,人人尽知。供销社、小卖店,常用语是“一提溜多少钱”。
    当年,县城读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生啤酒了。大概在西半城一带,一个小卖部,对门是旧式柜台(木架子玻璃的)。地当央是个地窖门,俺们这,冬天过于苦寒,土豆窖都在室内。
    这设施冬暖夏凉,算是地窑了。那家,夏天就存放生啤酒,一个大坛子或小缸腿子之类的,扣着盖子,置身窖中。当年,我就亲眼目睹,那老店主趴在地上,用提溜打啤酒的场景。那年代的啤酒大麦芽子的,发酵的,特好喝;现在呢,都勾兑的。
    时代不同了,量词也在变迁。提溜淘汰了,大端杯脱颖而出。现今每逢盛夏,小城夜市夜店,生啤都论“扎”的,大小端而已。一大玻璃杯,三斤的五斤的,叫一大端,叫大扎。一斤的就是小端,小扎了。这种扎,带棱的,看着棱角分明。
    东北方言里,总有些量词拼不出来,生活频率又很高。比如,挂面,俺这就说“zer3”,一zer就是单独的一个。这便是东北话的魅力。

2966

主题

4万

回帖

1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网站管理委员会委员、海纳百川区总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

Rank: 8Rank: 8

积分
15940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12-1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这就是民间文化的魅力!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