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5|回复: 23

诗钟的来源

[复制链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钟的来源
诗钟,是清代中期以来文人文字游戏活动的一种方式。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限定的条件,创作七言对仗句。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

“诗钟”名称的由来:现场出题后,把香上系根线,线头坠个铜钱,下放盘子。点燃香,燃到系线处,把线烧断,铜钱落在盘子里,发出钟鸣一般的声音,说明时间已到,必须交卷,因此称为“诗钟”。这种诗钟创作方式叫“现拈”。这是从古代的“刻烛赋诗”、“击钵催诗”等作法发展而来的。

诗钟的另一种方法是先出题,再规定交卷的时间、地点。这种诗钟创作方法称为“宿构”。现在网上玩诗钟多是这种方法。

如何限定条件呢?诗钟方式甚多。总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得嵌字的,一是要求嵌字的。都称为“格”。都是用一副七言对偶句组成。
  
钟题:诗钟的题目。一般是一个或两个事物名称,又或是两个字。多是随机抽出的。如为嵌字格,所嵌的字称为“钟眼”。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诗钟的格律:

(一)诗钟的字数:

诗钟一般都是七言对仗句。偶有五言对仗句。

诗钟是从七律中抽取颔联(第二联)或颈联(第三联)独立成为一种对仗形式的文字游戏。所以,诗钟只适用诗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诗钟的节奏:

诗钟的大断句通常是前四后三或前二后五;

小断句通常为(2,2,2,1)或(2,2,1,2)。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愿拜重瞳象;谄媚宁容九尾狐。’,‘象’与‘狐’,字面相对而实不对,虽极巧妙,亦以少用为上。盖‘九尾狐’为一固定名词,而‘重瞳象’则否,难免对仗不称之嫌。”

这段话的意思是,例举的“重九”五唱的两句,小断句应该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唱:重、九

昂藏 愿拜 重瞳 象;
谄媚 宁容 九尾狐。

出句是2221,对句是223。为什么要这样断句?

“重瞳”是传说中,舜和禹二帝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也有人说李煜和项羽也是重瞳子),所以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

“重瞳 象”,意为吉相。不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的大象,“重瞳象”不是动物名称。
而“九尾狐”是一种动物的专用名,不能断开。所以张西厢认为,这副诗钟是“字面相对而实不对”,在诗钟应尽量少用。

张西厢这段话也说明诗钟不能像一般对联尤其是“无情对”那样借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诗钟的平仄:

诗钟依据诗律有两种平仄安排:

1、出句平起式: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2、出句仄起式:

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对联相比,诗钟的平仄要求更高。如能完全符合诗律正格,当属最佳。即便放宽,大致也要按照张西厢在《闲话诗钟》一书中所论:

“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诗钟出对句不是135不论,而是:

第一字:出句、对句都可以不论。

第三字,出句可以不论,对句则要论,尤其是对句第三字为平声的时候,如第三字不论,将会出现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字,出句、对句都要论。

即只允许以下变通: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仄仄仄平平。

张西厢先生并举例:“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珠帘暮卷西山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

画栋朝飞南浦云。
仄仄平平平仄平

“‘南’字失调也”:“南”在对句第五字,本应仄声,却用了平声。在诗钟,这是不允许的。

巫峡啼猿数行泪;
平仄平平仄平中  

衡阳归雁几封书  
平平平仄仄平平。  

“‘数’字拗韵”,“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归”字在对句第三字,本应仄声,却用了平声。

其实,出句第六字“行”应仄而平,是失替。更是不允许的。

也就是说,这样的变格,诗钟是不允许的。

而“巫”字是第一字,应仄而用平,张西厢先生并不说不妥。

目前各网校,大多认为只有第一字可以放宽。所以大家在其他联群玩诗钟时,以出句第三字也合律为好,免致争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诗钟的词语、结构对举:

“诗钟固重立意,并重对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虚对虚、实对实、地名对地名、姓名对姓名、颜色对颜色、朝代对朝代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对,如放翁对茂叔,司马对卧龙更佳。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

这段话意为:

1、诗钟以工对为上。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副对联,“在诗则为名句,在钟则嫌其以‘翼’对‘通’。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

意为,以不同类的字相对,‘翼’对‘通’(实字对虚字)、‘春蚕’对‘蜡炬’(动物对器物),不是合格的诗钟。

“以‘人语’对‘猿声’,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

意为:两字成词,如“人语”对“猿声”(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偏正词组),用中心词“语”“声”同类相对,则是可以的。

“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双用常语”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常见并列词组。并列词组相对,是允许字类放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3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千”是数词,“雪”是名词,单独相对,词类不成对。但用人体类名词“眼”、“肤”使之组成名词性偏正词组“千眼”、“雪肤”,以中心词“眼”、“肤”人体类名词相对,也算工对,是能手之为。

“此外,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雨露’对‘春烟’,风云、雨露,各为二物,而秋月、春烟,各为一物,在律诗中尚嫌不称,何况诗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诗钟不能以一物对二物,即不能用“并列词”对“偏正词”。这种一物对二物,叫做“三脚钟”,必然不稳。在律诗和一般的对联都是不妥的,诗钟更不允许。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则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则如黠鼠偷油,一比吓煞夫人,一比则跪在膝下。初抱‘句不惊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叹,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

这段话说的是出对句风格要相衬,轻重要相宜。不要一句堂皇,一句纤巧;一句如天大,一句如井小。如果风格、轻重不平衡,称为“跛脚钟”,也是不稳。这也是对联“稳”的要求之一,诗钟要求更严一点。

“尝读唐司空图所列《诗品》二十四种,见地极高,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雄浑第一、┅┅流动第二十四。捐除成见。破除情面。执此尺以量之。可无遗恨矣。”

这段话推荐以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作为评价诗钟风格的标准。可见对诗钟风格的要求。

“出比用典,则对比亦须用典,而典故时代,不宜相距过远,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或引用典故之内容,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此段所说,比对联用典的要求也严格。出句用典,对句必须也用典,而且典故之间的时代不要相隔太久。

而且典故的内容也要相配合。否则就像把钟馗的狰狞画像与潘安的美照一起挂在书房里,总会觉得不伦不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4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