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05|回复: 44

[作品赏析] 发乎情生乎理

  [复制链接]

73

主题

1036

回帖

3756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首席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3756
发表于 2018-5-2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紫陌红尘 于 2018-5-22 19:52 编辑

发 乎 情  生 乎 理
—拜读月下清泉诗词有感

作者/梅正春


       三年前我就开始在俺月下清泉叔叔(原名龚仲达)的博客认真拜读学习,他是一名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教学与文学创作,并多次获奖,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金融文化名人》,《鄂东文学家辞典》和《蕲春名人》。通过这些年的文字交流我获益良多,并且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是我敬爱的老师,知心的好友,至亲的长辈。
       月下叔叔博客人气旺盛、点击率很高,有古诗、新诗、小说、散文、以及文学鉴赏评论等等,可谓样样厉害,真是令人敬佩,了不起的多面手!网上网下好评如潮,读者、粉丝众多,并且涉及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事出必有因,缘何如此?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魅力?也许我不够资格来回答这些问题,因我的学识水平浅薄,甚至连个平仄、对仗、韵律都搞不明白,可为什么这样一个我,这几年因他和他的作品,竟然也有了很大地改变呢?古人云,近朱者赤,在向月下叔学习的这些年,我想我是真的变赤了。根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还怕什么资格不资格的问题?而且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守着月下叔这座大宝藏如果不动手岂不损失巨大!抛却顾虑赶紧动手,我能而且很有必要将自己的浅见整合梳理,那就斗胆发表发表个人见解,恳请各位批评指正,共同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纵观月下叔的诗词,题材广,视野宽,形式上多是古体诗词,却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可谓形沿古意而诗变今情。作品既倾注了他无限深情,又饱含了他对世界、人生,社会的深度思考和品味。从林林总总、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作品中,我悟到贯穿始终的两个字————“情”和“理”。
      (一)发乎情,纳乎诗,于感性之中生发出理性。
       诗是情的迸发,诗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生与生俱来的元素,吟咏性情是诗歌的重要功能。月下清泉叔叔的文艺作品全都是用真情凝聚而成。全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感,这既是他创作的源泉也是其作品生命力的体现。大凡好的作品必能使读者从中触摸到作者或外露或潜藏的情感内核,月下叔的大作不仅如此,而且透过文字你能看到字里行间所放射出的理性光辉!
以这首《匡庐小溪》为例:
      千回百阻出深山,路断崖高只等闲。两岸莺花留好梦,一天星月照无眠。
      有恒何惧形柔弱,无欲方能性自然。曲折歧迷终入海,惊涛骇浪更空前。
      先说说诗的形成与情感的生发。庐山上的小溪引发了诗人汹涌的情感,实际上这种情感从最初的萌动到今天的汹涌绝非一朝一日之工,这是由个体生命体验及其阅历、学识、智慧等因素相互碰撞而迸发出的灵感。小溪则恰巧为诗人瞬间打开了写作闸门的契机,一发而不可收。什么千回百阻?什么路断崖高?所有的困难艰险都不放在眼里,只顾日以继夜地勇往直前。前两联在对小溪的描写时便将形象给意象化了,作者将情感注入诗中,进行置代。在历经感性触发之后,在第三联又恰到好处地作出理性的思维与判断。我们都知道滴水尚能穿石,关键在于恒也。何况这是无数滴水汇聚而成的小溪,有什么好怕的呢?有恒、无欲,这不正是咏物诗的人格化吗!末联尾巴翘高,归入大海,气势非凡。至此这首诗情与景合,景与意合,感性与理性交相辉映,其思想性,艺术性绝对是非同凡响了!
        再如:
        “花为太红藏秀色,月因至满减清辉。”————《登楼》
        “云随帆影散,山为大江留。”————《寒江图》
        “纵使来年新蓓出,人生岂可再抽芽!”————《落梅》
        像这等华彩奇章,在月下清泉叔叔诗词中,随处可见。
      (二)诗缘情,而不溺于情,以理性作为驾驭情感的缰绳。
      陆机在《文赋》中曰:诗缘情而绮靡。在我看来有很多沽名钓誉的所谓诗人写诗只不过是一味的吟风弄月,鹦鹉学舌,感情泛滥却言之无物,最终沦为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而月下清泉叔叔的诗则是因情而发,但却绝不溺于情,这又是我向他学习的一大心得。且听我说个一、二,就先从他其中一首诗的创作谈起吧。
      记得去年(2014年)我回老家,看到果园里一株株年幼的樱桃树上花开得正旺,为了不使树一个劲地窜高以便于管理及获得更高的产量,果园主人都会给树定型,小树枝被一条条绳索捆住,绑石头或其它东西,长年累月被这样向下牵引着。我心生感慨,起初想写首诗表达,可笔力不及,琢磨好些时日没成功。无奈之下写成了随笔散文《在不堪中怒放的生命》。月下叔看后,竟写成了首诗——《读梅正春在不堪中怒放的生命》:
满树繁华好未收,忍将绳索捆枝头。
细推物理终能悟,想要成人不自由。
      好诗!好诗!我拜读后立马从凳子上跳起来赞叹着。眼睛湿润润的说不清楚是酸甜苦辣咸的哪种滋味。情不自禁地反复咀嚼:春光烂漫,满树樱桃花风华正茂,入目心旷神怡,如此娇美,喜爱之情不言而喻,可谓起笔大好,按常理我以为诗人会继续释放情感,会在下句继续承接进一步描景赞花,而月下叔在这里却偏不按常理出牌,这时突然来了个急转,一个“忍”字的出现将这现实的美好活生生地给打乱,接着一条条绳索捆住幼嫩的枝头,这一捆同时也捆住了作者刚刚展开并欲急剧膨胀、爆发的情感。从表象看这绳索确实大煞风景了,读到此处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啊。可再静心细敲,人类的情感,产生容易,但是能理性驾驭者才是高手,而诗人正是高手中的高手!在这里,情感的急剧波动形成一股力量很强的漩涡,一般人会沉沦或溺死于其中而无法自拔,作者于第三句用了一个“推”字,推开了一扇通往理性的智慧之门,其实万物同理,物且如此,何况人乎?还有什么在生活中想不开不能释然于怀的事情呢?
       我惊叹月下叔不凡的笔力,卓越的情感控制力,他会让自己的情感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去肆意狂奔,也会将火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轻松驾驭,他始终能很好地掌握着一根无形的缰绳————理!
      再赏这首《画残荷》:
纤手羊毫不点红,残荷瘦骨立西风。
丹青择尽浓归淡,一缕香魂入画中。
      此诗月下叔几经修改而成。并写了篇修改随笔,我钦佩他的治学严谨态度以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拜读之后更是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肃然起敬!
      人们多数都喜欢在夏天赏荷,咏荷之佳作更是数不胜数,然而秋天咏残荷的作品却是寥寥无几。先说明这是一首题图诗,是一名女子在深秋荷塘写生的摄影图。面对红消绿减,韶华落尽,破败不堪的池塘,想着曾经的美好,怎不令人心生伤感?作者的初始情感也不例外,摄影图就摆在那里了,不过是一幅图,看图的人心里怎么想以及情感怎么个走向,怎么波动,这就要因人而异了。诗咱们也都看着了,写诗的人并未一味的哀愁而走向深层次的伤秋。这转折的关键点是诗中第三句的一个“择”字,择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正是诗人扯出理性的绳索,套牢并牵引感性走向的过程,也是最终完成由浓归淡,返璞归真的过程。物序流转,花残叶败这都是自然规律,然而面对不可抗力的现状能像残荷这样不卑不亢,不哀不怨,坦然处之又有几人?再看一眼那依然伫立在瑟瑟西风中的枯梗残荷,那叫抱死枝头魂也香!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岸的铮铮铁骨?都道画虎画皮难画骨,又道“丹青难写是精神”,诗人恰是将那起笔时“不点红”的忧伤情感,在“择”与“归”的理性干涉中,完成了“香魂入画”的成功转变,这水到渠成的功夫甚是了得?
      (三)情、志、义、理与景水乳交融,营造出广阔而深远的诗意空间,从而将自己的理念、心声准确而生动地传达给读者。
       月下叔叔是文学大家,不仅炼字炼句分外讲究,更注重个人灵性的传达。当在生活中由具体物象得到了诗的触发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思想和审美观念重新整合来构建意境。
     且看《紫薇》一诗:
守望枝头未觉空,炎凉不改紫薇红。
西风乍起秋江上,一夜芦花尽向东。
       当我第一次读这诗时,心灵立马被震憾了。枝头上执着地守望者,历尽炎凉不改其红—紫薇花,毫无疑问这是本诗的主意象,也是第一、二句重点刻画的对象,这样的坚持,是在等待什么?见证什么?或者眷恋什么?太多的疑问在读者内心陡然升起,作者并不去说明,如不然,诗旨的单一性会残害诗的审美意境,诗人深谙此道。于是主意象的内涵指向多向性、多层次性。第三句笔巧妙地拉出了一个长镜头,视野大开,意境大开,西风,秋江,芦花三个意象浮出显现,别以为这与紫薇没什么关系,这三个意象全部在为主意象服务。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个思路很奇峭。在秋江这个大背景上,西风吹起,白色的芦花随风自由飘飞,与坚守在枝头的紫薇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一幅以动衬静,动静相谐,声色相间,色彩强烈的唯美画面,很立体地呈现给读者。面对芦花纷纷随风而去,紫薇花依然是那么地红,依然傲立枝头,它含着微笑,望着江上……
       这时的它在想什么?作者在想什么?读者在想什么?世风的多变?世态的炎凉?命运的无奈?无望的悲哀?还是存在的幸福……无论如何紫薇花都是美的,美在形,美在色,美在精神,美在品格。可它却美得这般令人心痛,深秋了,它还能继续守望多久?
       此诗作者用意象衬托意象,意象推动意象,匠心独具,在情、景、理的水乳交融中,打造深邃的意境。除此之外,我,做为一个忠实的粉丝,从一个读者角度出发,除了领会到作品的审美意境,还有作者的思想,理念,心声,并深受感染、鼓舞、启发。这不正是孔子所主张的诗的“兴、观、群、怨”之社会作用吗?相对于诗的审美功能,诗的教化功能才是重中之重。而月下清泉叔叔的作品,不管是咏物诗、叙事诗、说理诗、题图诗、以及唱和诗等等等等,首首都是以意取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反复品咏,不得不被其所深蕴的诗意之美,思想之美深深折服。
       《两枚黄莺蛋》是对生命的敬畏,是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是介入命运和情感的写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冥思。《为儿买药》你可以看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父亲,并由这位父亲想到自己的父亲,乃至天下千千万万个父亲,以及自己该怎样为人父母?哪怕父母子女之爱如一去不复返的流水,或者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也爱得这般无怨无悔。《清洁工带幼儿扫街》、《村支书的寿诞》、《题高官吃人奶照》、《有感数百官员哭某县委书记继父之丧纷纷晋级》等等作品,既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又有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抨击、鞭挞,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作!这是文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弥足珍贵。令人掩卷沉思,肃然起敬!
       我的月下清泉叔叔总是这样,以热烈的情感去感受生活现实,涉笔成诗;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涉笔成理。
       写到这儿,我想咱们都已经找到我文章开始所提及问题的答案了吧?由文品看人品,由人品看文品—德艺高馨!

73

主题

1036

回帖

3756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首席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375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8月18日写于青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1036

回帖

3756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首席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375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清泉名 龚仲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1036

回帖

3756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首席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375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清泉名 龚仲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恒何惧形柔弱,无欲方能性自然”、“花为太红藏秀色,月因至满减清辉”、“细推物理终能悟,想要成人不自由”好思想!“丹青择尽浓归淡,一缕香魂入画中”、“西风乍起秋江上,一夜芦花尽向东”好情志!似此等佳句,若非饱学且有灵性之人不能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拜读好文,欣赏月下清泉老师的诗作,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6-2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好文,感受月下叔叔才情。温故而知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