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陌红尘 于 2018-4-26 20:00 编辑
蓝天灵动白云飘 紫陌红尘
灵动飘逸是诗家们所致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古人云:“鹜精八极,心游万仞”,“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余韵绕梁,三日不绝”,即是对这种境界的形象描述。读“蓝天白云”的诗词,总不时地为她那萦绕于字里行间的灵动之气,飘逸之美所打动。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管窥蠡测,用心思索过她是怎么营造出这种美感的。今日已小有心得,不揣浅陋,形诸拙文,与博友分享。窃以为她的这种飘逸灵动来自于--
一、情感丰富,厚积薄发 空灵飘逸也并非无迹可求,恰好相反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最根本的积累是情感的积累。诗人生长于荆楚文化底蕴深厚的湘西,这位从苗寨中飞出的金凤凰。对辛苦养育她的父母亲人,对淳朴厚道的乡亲父老,对梦幻一般神奇美丽的湘西山水,对她那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都充满了炽烈而真挚的热爱。 她把这深深的爱洒遍诗词的字里行间,或阳光灿烂,珠玑闪烁;或铭心刻骨,厚重深长。“忆老父当年,谆谆教诲,生养恩情。故土物华依旧,亲难觅、涕泪无声。恨阴阳相隔,承欢还待来生!”(《扬州慢•清明祭父》)读来令人潸然下泪。“捣杵声声似锦书,行行含泪意盈余。公婆多病需儿慰,幼子顽皮盼父嘘。在外谋生心苦累,居家创业志踟蹰。贤妻寄语远方婿,莫教光阴几度虚。”(《七律•代浣女言》)借浣女之口,如泣如诉地讲出了对在异地他乡打工创业的丈夫梦萦魂牵的关切与思念,读来令人心酸眼热。春花秋月,竹海青山,鸟鸣蝉唱,流水落叶,圆月疏桐,在作者的笔下无不饱蕴深情,如:“桂舞婆娑蝉唱处,滔滔巫水乡归路”(《蝶恋花.秋愁》),“碧海连云别有天,幽篁如梦引婵娟。风来翠涌千重浪,雨过鬓笼万缕烟”(《七律•鹰嘴界茂林修竹》),“婆娑菊溅闺中泪,断续钟敲夜半更”(《七律•秋夜听雨》),“听蛩响蝉吟,风萧菊诉,叶叶疏桐泣掉”(《二郎神.秋梦》)......或心旷神怡,或怦然心动,或一咏三叹,让读者不禁为之击节。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学的竞赛最终无不是情感穿透力的竞赛。只有充满真情,深情,炽热之情的作品,才能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与思考。而那些无情、矫情、煽情、滥情,无病呻吟的作品,文字再美,也不过是一个个冷冰冰的蜡质美人。我冒昧地猜测,蓝天白云那些比较优秀的诗词可能大多是在被情感冲撞得寝食不安,非写不可的时候,才动笔的,是情感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取象优美,蕴藉空灵 要想读者受感动,首先作者要被感动。但很多的时候,即便是作者被感动得如醉如痴,读者却不以为然,甚至丝毫不为所动。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地寻找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的载体--意象。意象即诗歌中表达作者情感的人的形象和物的形象。谢嘉运《伊州歌》曰:“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小诗之所以让人感动了一千多年,就是因为诗人找准了黄莺儿这个奇妙无比的意象。黄莺儿的啼叫,惊醒了独守春闺的怨妇正在与长年戍守辽西的征夫幽会的好梦,所以她万分懊恼地捡起石头去砸黄莺儿。这是诗歌情感取象的最好范例之一。情感取象的构思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诗歌的主体思维形式。 蓝天白云的诗词是很注重情感的取象的。她的取象有两个特点。 一是取象的唯美性,即所选择的意象能较大的引起读者审美的愉悦。如:“青青杨柳舞柔枝,鸥鹭凌波戏碧池...远山翠竹笼烟雨,近岭苍松展劲姿”(《七律•初夏》),“秋月高高高几许?遍洒清辉,雁影凭栏数”(《蝶恋花.秋愁》),均可依其诗意,画出或色彩纷呈,或意境凄清的风景。又如《二郎神.秋梦》中对那位女主人公的描写:“锦心惴惴,羞揽镜、娥眉轻扫。看玉面霞飞,双瞳剪水,一握纤腰窈窕。”直可与现代仕女画巨匠程十发笔下娴淑优雅的古典美人比美争辉。 二是取象的蕴藉空灵,即所选择的意象能引发读者思考。“何处佳人肠痛断?蒹葭一曲付芦笙”(《七律•秋夜听雨》),“鸿断书休谁寄语?丁香一曲随风去”(《蝶恋花.秋梦》),“空惹恨,一曲《西厢》梦醒,断肠堪笑”(《二郎神.秋梦》)......诗句中的“蒹葭”、“丁香”、“西厢”,都有特定的思想、情感、文化蕴含,每一个意象都留下了一大片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尽可以见仁见智地去体味个中之乐苦悲欢。在《七律•鹰嘴界茂林修竹》中,诗人先对鹰界嘴的竹海作了一番令人心驰神往的描述:“碧海连云别有天,幽篁如梦引婵娟。风来翠涌千重浪,雨过鬓笼万缕烟。牧笛横吹惊六逸,黄鹂好唱醉七贤。”在作了足够的铺垫之后,以这样的诗句为尾联:“四时明月山间照,做个樵姑不羡仙。”作者为什么想去做“樵姑”?作者难道真的要放弃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去做个与麋鹿为友的“樵姑”吗?不禁让人遐想联翩。
三、虚实得体,以白计黑 已故的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谈到小说创作中的虚与实时,曾说了这么一段让人貌似不可思拟的话:“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文学创作中的虚与实是很不好把握的,能像汪先生那样处理虚与实的剪裁,非至炉火纯青之境不能为也。对此我一直不敢效法。但是读了读罢“蓝天白云”的新作--《二郎神.秋梦》,我不禁大吃一惊!她竟能将这种我不敢用的高招用得天衣无缝。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全文转述并附拙劣点评如下: 二郎神•秋梦 锦心惴惴,羞揽镜、娥眉轻扫。看玉面霞飞,双瞳剪水,一握纤腰窈窕。莲步轻移频频顾,柳影动,疑人来早。盼月上林梢,乌沉山后,瑟琴谐好。 ---上阕写深闺佳丽。仪态万千,绝色超尘,才情横溢,流盼生辉,对意中人心儿惴惴,望眼欲穿。为好梦伏笔。 将晓。敲窗骤雨,南柯惊扰。听蛩响蝉吟,风萧菊诉,叶叶疏桐泣掉。欲坠冰轮,渐寒孤枕,征雁无归音杳。空惹恨,一曲《西厢》梦醒,断肠堪笑。 ---下阕写梦残将晓,蝉吟菊诉,冰轮西坠,孤枕清寒,梦影依稀。反衬秋梦之美。 题为《秋梦》,秋梦却不着一字。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梦中人事为何?尽可从这虚虚实实之中模拟得之。以白计黑,以虚代实,为读者留下了一大片再创造的天地。
“蓝天白云”作为业余玩玩的作者,她的诗词能达到这样的思想艺术档次,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也许工作太忙,无暇过细推敲,她博客中诗词的整体水平并不十分一致,而且差距较大。有时候为刻意求新,甚至出现生造词语的低级毛病。但这一些都瑕不掩瑜。她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她充溢于诗词字里行间的那一股灵动之气,飘逸之美。这就是她的过人之处。这是蓝天白云诗词的灵魂。希望她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弃了,要像贾宝玉珍惜他的通灵宝玉一样,勿离勿弃,毋失毋忘。 愿蓝天白云的诗词越写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