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8

关于几个例子的讨论(一)

[复制链接]

77

主题

839

回帖

45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30
发表于 2018-1-15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初,汉诗网的诗友们曾经研习馮氏《詩詞作法舉隅》。站长“偶是老道”在此基础上又写了一个《新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作为补充,前言是:
冯氏《诗词作法举隅》,收集写作方法相同之古诗,揭示作品内在之章法共性,对初学者颇有依猫画虎之功。作为一种写作模板,确有举一反三之效,熟练的写手,亦不妨据以练习,在摹写中体会绝句结构特征,以进一步品味古诗篇章之美,领悟作品变化之妙,从而提高和精进自己的绝句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然冯氏之五十六法,亦有其不足之处,或语焉不详,或举例失当,或草于分类,或疏于梳理。在类别的阐述上也难免挂一漏万,既不周密,也不翔实。故有狗尾续貂之念,补充若干,以备一哂。有兴趣者则可亦步亦趋,体悟创作之门经。不足之处,更望同好针砭教正,以臻完美,不亦乐乎!

大家对此文进行了讨论。我简单地记下了一些内容。现在选一例如下。

【例诗】
1、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2、唐白居易·赠昙禅师 梦中作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3
、袁凱《揚州逢李十二衍》:
與子相逢少年,東吳城郭酒如川。如今白髮知多少,風雨揚州共被眠。
4、杜甫《解悶》:
一辭故國十經秋,每見秋瓜憶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為覓鄭瓜州。
5、文天祥•宫籍监
曾过卢沟望塔尖,今朝塔影接虚檐。道人心事真方丈,静坐日长云满帘。


以上是老道举出的五个例子,它们有相同点但又有不同点。下面是讨论中的一些意见:

1,2,5和3,4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今日”、“今朝”等词在第二句,而后者的这类词在第三句。

1,3和2,4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给出了一个“时间点”即开始的时间,例如“当年”、“少年”,后者则是给出了一个“时间段”即开始到当前所用的时间,例如“五年”、“十经秋”。
5实际上是1的特例,即把“当年”等等换成了“曾经”、“旧时”,也就是不那么明确的时间点而已。因此,如果说这类可以合并到1中,也没什么不可以。

相对来说,1,3,5给出的条件要宽松得多。例如,元稹说“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我们不能认为他在“花前醉”和“花前病”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从来没有在花前呆过。但是,白居易说“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我们却可以确认:他在这五年中从来没有到过慈恩寺。所以,还是1,3,5的例子好用。

由此想到,能不能把“今日”等词放到第四句?试试看:
李白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勾践破吴归”是开始点。这个例子中前三句表示一个时间,“只今”的作用只在最后一句。

自己写一个“只今”作用于两句的试试:
断桥
桥头当日雨微翻,借伞同舟合断魂。多少红颜携密友,只今桥上话温存。
作用于三句可能要难得多,哪位试试?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8-1-1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进一步品味古诗篇章之美,领悟作品变化之妙,从而提高和精进自己的绝句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我们评鉴古诗就要达到这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8-1-15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古诗一般不细找几字。我喜欢一体式通读,一般连标题和句释都不看,通读大片句子,从中找感觉。

点评

这也是一法啊,由此可见同为诗者,阅读和实践上可以独辟蹊径,各有心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5 2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3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8-1-1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老师支持!辛苦了。谢谢!问好!:coffee:sh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5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每一种体式值得学习、练习、体会。加精学习。

点评

感谢首版鼓励,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5 2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839

回帖

45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3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8-1-15 13:57
我读古诗一般不细找几字。我喜欢一体式通读,一般连标题和句释都不看,通读大片句子,从中找感觉。 ...

这也是一法啊,由此可见同为诗者,阅读和实践上可以独辟蹊径,各有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839

回帖

45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3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建东 发表于 2018-1-15 15:39
拜读学习,每一种体式值得学习、练习、体会。加精学习。

感谢首版鼓励,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此模式逐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414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独到见解:str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