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18 1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丛竹 发表于 2017-11-18 10:19
谢谢问好上茶!
收藏萧兄诗论:
.“好日子干三大碗,抽时间写五千年”!在港坛读到这一句时令我眼前一亮,当时题目是生日,我也不知道谁生日,看到这句就飘红推精了。今天看到五首成辑,更加爱不释手!
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写诗一定是越深奥越好,殊不知“调高和寡”的含义。也许有人会说,诗是高雅文化,未必谁都能看懂,言外之意就是,看不懂是因为你“没文化”。那么请问,一种文化的流传,仅仅局限于少数专业人士手里,拒大众于千里,还会有生命力吗?
前些日子我与上海诗人李忠利讨论过关于用通俗语言写格律诗词的问题,这一代李兄做表率,我甚至将其戏称为“摸象体”,因为李兄笔名“摸象者说”,其作品散见与各诗词论坛。
今天之所以说这么多,也是围绕丰溪兄的这几首生日诗而展开的。如开篇所议,好日子干三大碗,抽时间写五千年。没有任何修饰,但却空前绝后!这么简单的语句,谁都看得懂,但未必谁都能写!为什么?文学的精髓来源于生活,有生活的作品,自然就具有生命力!相比于那么而那么遮遮掩掩,堆堆砌砌的所谓的“高雅”的阳春白雪,无病呻吟,是有本质的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