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7|回复: 33

唐人试贴诗不避拗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3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人试贴诗不避拗句
1.唐试贴诗及省试诗亦不以三仄尾为忌,见下:(诗例另见附文)
1.1.状元试贴诗
言因六梦接/唐天宝四年乙酉科-殷寅〔状元〕
乘流喜得路/唐大历十年乙卯科-丁泽〔状元〕
梨园献旧曲/唐开成二年丁巳科-李肱〔状元〕
蓬壶事已久/唐开成二年丁巳科-李肱〔状元〕
垂丝遍阁榭/唐代宗大历十二年丁巳科-黎逢〔状元〕
...
1.2.省试诗
前庭一叶下【省试七月流火】敬括
含烟绚碧彩【省试风光草际浮】刘禹锡
幸因采掇日【省试风光草际浮】刘禹锡
金汤千里国【省试春台晴望】高弁
光因五色起【省试观庆云图】李行敏
惭无下钓处/【省试临渊羡鱼】徐牧
此时倘不漏/【省试临渊羡鱼】徐牧
雨梦按:唐人试贴诗亦不避三仄尾,三仄尾为忌可以休矣。
...
2.特定拗句(诗例略)
还寻九江去/龟负图-丁泽〔状元〕
浮香转丛蕙【省试风光草际浮】刘禹锡
遥知太平代【奉试明堂火珠】崔曙〔状元〕
轻云度斜景【御沟新柳诗】贾棱〔状元〕
如何倦游子【省试夏日可畏】丘为
千年泰山顶【省试白云起封中】陈希烈
东吴有灵草【省试方士进恒春草】梁锽
推于五灵少【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宁二年)】黄滔
雨梦按:特定拗句的几占标准句式的三分之一,只有不懂诗的人才会置疑
...
3.孤平拗救句(诗例略)
孔门传旧声【省试行不由径】张籍
雨梦按:试贴诗未见孤平句
...
4.仄收孤平句(仄平仄仄仄)(诗例见附1)
幸因采掇日【省试风光草际浮】刘禹锡
此时倘不漏/【省试临渊羡鱼】徐牧
雨梦按:此句式诗中亦多见。
...
5.夹平句(仄平仄平仄)
曲台送春目【春台晴望】李程〔状元〕

曲台送春目【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
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
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
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雨梦按:夹平句(仄平仄平仄)实属特定拗句。王力先生诗论认为:特定拗句三拗四救后,第一字不再可平可仄,而必需为平声。但夹平句的大量出现,致王力先生此论遭到不少人置疑。
...

6.三平句(仄仄平平平)(诗例见附1)
影碎翻崇兰【省试风光草际浮】刘禹锡
雨梦按:此句为仄韵诗中句,不好置评
......
附1:
唐天宝四年乙酉科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殷寅〔状元〕
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
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
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
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
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言因六梦接/三仄尾
...
唐开成二年丁巳科
霓裳羽衣曲
李肱〔状元〕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
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
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
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梨园献旧曲/三仄尾
蓬壶事已久/三仄尾
...
唐大历十年乙卯科
龟负图
丁泽〔状元〕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丁巳科状元——黎逢。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上林新柳色,小苑暮天晴。
始望和烟密,遥怜拂水轻。
色承阳气暖,阴带玉沟清。
不厌随风弱,仍宜向日明。
垂丝遍阁榭,飞絮触廉旌。
渐到依依处,思闻出谷莺。
垂丝遍阁榭/三仄尾
...
【省试七月流火】敬括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
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前庭一叶下/三仄尾
...
影碎翻崇兰【省试风光草际浮】刘禹锡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
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
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
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
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
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含烟绚碧彩/三仄尾
幸因采掇日/三仄尾
...
【省试春台晴望】高弁
层台聊一望,遍赏帝城春。
风暖闻啼鸟,冰开见跃鳞。
晴山烟外翠,香蕊日边新。
已变青门柳,初销紫陌尘。
金汤千里国,车骑万方人。
此处云霄近,凭高愿致身。
金汤千里国/三仄尾
...
【省试观庆云图】李行敏
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
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
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
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光因五色起/三仄尾
...
【省试临渊羡鱼】徐牧
清泚濯缨处,今来喜一临。
惭无下钓处,空有羡鱼心。
退省时频改,谋身岁屡沉。
鬣成川上媚,网就水宁深。
赪尾临波里,朱须破浪浔。
此时倘不漏,江上免行吟。
惭无下钓处/徐牧三仄尾
此时倘不漏/】徐牧三仄尾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发表于 2017-4-1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仁者 于 2017-4-13 18:47 编辑

文题有欠严谨,孤平还是要避的!当然,拗救之后就不算毛病了。

点评

你这话自相矛盾。拗救之后还叫孤平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20:49
只是为使题目简单而已。谢谢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1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应未仔细看。我是随机抽选宋诗中含有愁字的五律诗,全数为1850首(搜韵网),得三仄尾句百多例,以此可推断此句式在宋诗中含的比例为10%左右。并非九牛一毛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错了。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 发表于 2017-4-13 18:45
文题有欠严谨,孤平还是要避的!当然,拗救之后就不算毛病了。

只是为使题目简单而已。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1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不流畅,发出的帖子不见了。重发。
1.是做学问者,敬仰,佩服,不是吃了三两米就不知东南西北的。一定会有大出息,预先祝贺。
2.谈格律与谈唐诗不一样,因此不宜用杜甫的例子,杜甫虽名声大,论规律他还排不上号,你用宋明清的就用对了
3.如果是杂体诗,有百多例足够,但格律中,九牛一毛都不算,一要多统计,二要求它法。
4.三仄收我只是探求,很纠结,只是为了和某人玩玩,当武器用,估计这些人也无法破解。寄希望于你,能得出铁板钉钉的结论。虽没接触,却真诚的祝贺你的各项研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就

点评

2.谈格律与谈唐诗不一样,因此不宜用杜甫的例子,杜甫虽名声大,论规律他还排不上号,你用宋明清的就用对了 …… 许先生这一条不敢苟同,明清格律书都是以唐律诗为例,赵执信《声调谱》,王力《近体诗格律》论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爱搞诗论,但纯粹是好玩。所有诗论从不保存。这些旧作都是从发表在其它网上搜来的。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7-4-13 1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13 19:01
网络不流畅,发出的帖子不见了。重发。
1.是做学问者,敬仰,佩服,不是吃了三两米就不知东南西北的。一定 ...

2.谈格律与谈唐诗不一样,因此不宜用杜甫的例子,杜甫虽名声大,论规律他还排不上号,你用宋明清的就用对了

……
许先生这一条不敢苟同,明清格律书都是以唐律诗为例,赵执信《声调谱》,王力《近体诗格律》论格律也是举唐律诗例子,岂有诗学唐而格律学宋明清的,岂不是将诗与格律人为分成两张皮了?

点评

王力论格律与我们不同,他与我谈其他诗体一样要谈源、流、支流。我们只研究格律定下来的合理性,不要凑错了床脚,结果睡觉倒到地上去了。 我喜欢对难联,别人问我你怎么对的那么快又那么准确。我告诉他,我不求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19:35
这个不要紧,各人研究方法不同。哈哈。不过,既然你谈及,我告诉你一条经验,目标对了,别走一百年,你可能只要一天。  发表于 2017-4-13 1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我建议你不要研究小拗,小拗是合理的科学的,没有研究的价值,就是研究大抝,例子与三仄收不一样,不在多,而在分析,多收集各家的说法,分析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得出有力的结论。这个课题也是我喜欢的,时刻关心你的成果。我会不断地钻空子,帮你攻坚

点评

王力的大拗,亦孤平句也。拗在三,小拗也。拗在四,大拗也。王力是依据一三,二四之论将此类单平音节(孤平)定的小拗,大拗句。,是一个模糊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19:50
这些早有论文。王力诗论中的小拗,仄收孤平句也,王士禛有论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1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13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4-13 19:14
2.谈格律与谈唐诗不一样,因此不宜用杜甫的例子,杜甫虽名声大,论规律他还排不上号,你用宋明清的就用对 ...

王力论格律与我们不同,他与我谈其他诗体一样要谈源、流、支流。我们只研究格律定下来的合理性,不要凑错了床脚,结果睡觉倒到地上去了。
我喜欢对难联,别人问我你怎么对的那么快又那么准确。我告诉他,我不求快,不忙着对,而是先找关键,找出关键,再看有没有第二个关键,破了关键,剩下的字闭着眼睛也出来了。做其他的研究也如此。古代杂体诗有许多难破解的地方,这二十年我们奇诗派的人遇到困难都找我,其实也一个道理,破关键,所以网络上那些什么古代能读出几千几万首的古诗几乎都是我的杰作,其实也就是方法。当然不是否认其他的方法,条条道路通罗马嘛,但走捷径比你按图索骥不知省了多少时间。你们能按我的方法行事,都能干出大成绩。

点评

没看明白先生想说什么,先生研究杂体诗自然是行家,但不知先生对正体诗比如五七言古近体作过什么研究,不妨也将成果分享供我们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