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3|回复: 32

诗韵改革争议焦点

  [复制链接]

99

主题

1863

回帖

68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840
发表于 2017-4-1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行者 于 2017-4-10 23:25 编辑

1、诗韵是否需要改革?是否应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注音一刀切?若是,有拼音便足够,有无必要重编韵书?

2、诗韵改革,以那一系列的韵书为参照为好。
旧韵
1)切韵系列:《切韵》、《唐韵》、《韵会》、《集韵》、《广韵》、《韵略》、《正韵》,反切注音,带释义,类似字典。
2)韵表系列:《佩文诗韵》、《佩文韵府》、《诗韵集成》、《诗韵合璧》、《词林正韵》、《中原音韵》,无反切注和释义,后二,一为词韵,一为曲韵。
另有《十三辙》长期在曲艺界广泛流传,但只有13个辙名,相当于一般韵书的韵目。

今韵
1)较早系列:《佩文新韵》、《中华新韵(民国)》、《诗韵新编》,三者大致为同一本书在不同时期修订版的名称,平上去声合并为十八韵十三辙。《佩文新韵》与《中华新韵(民国)》,入派三声,加注附于相应韵部。《诗韵新编》保留入声,分八韵,单独另列。
2)新近系列:《中华新韵(十八韵)》、《中华新韵(十四韵)》,《中华今韵(十九韵)》,韵部划分以现代汉语拼音为据。《中华新韵(十八韵)》大致相当《中华新韵(民国)》的重修订,《中华新韵(十四韵)》,将十八韵进一步合并,入派三声,附于相应韵部。

3、入声保留与否
这是争议最大的热点。一方持论,标准普通话中已无入声,入声的逐渐消失是大势所趋。另一却认为,入声在现实语言中还广泛存在,在面积和人口比例上都占有优势。
新韵系列(《佩文新韵》、《中华新韵》)都是将入声派入三声,取消了入声韵部。这便带来一个问题,由于原先的入声字可能变为平声,用旧韵写的律诗和填的词牌,在新韵看来就不合格的次品;反之亦然。另一个问题是,用新韵写诗词,作者可能会用到古入今平的韵脚,在习惯于旧韵的读者们读来,就会感到相当别扭。
在这一系今韵中,只有《诗韵新编》是保留入声韵部的韵书,较好兼顾了旧韵和今声,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比词韵更宽韵的韵书。用旧韵写的律诗和填的词牌,在诗韵新编看来中,格律上基本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韵脚。除了“该死十三元”的上下半通押,一般旧韵合格的格律诗词,在诗韵新编看来也是合格的。用诗韵新编写的诗词,如果不用格律校验工具,在旧韵读者看来,通常无法察觉其出韵,或只略感押韵偏宽。


4、儿化音的归属
这又分为三派,从古、独立、归歌韵。从古归衣欺韵,独立单独押韵,归歌与歌波通押。


5、eng\ing\ong 的合并与否


65

主题

857

回帖

3157

积分

栏目顾问

奇趣诗苑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7
发表于 2017-4-10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拼音不代表韵部,新华字典也不能代表韵部。拼音、字典、韵三者有联系又各司其职

点评

这么说来,你赞成新韵改革,按汉语拼音注音一刀切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23: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1863

回帖

68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840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10 13:48
拼音不代表韵部,新华字典也不能代表韵部。拼音、字典、韵三者有联系又各司其职 ...

这么说来,你赞成新韵改革,按汉语拼音注音一刀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11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7-4-1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承认诗韵改革是颇具战略眼光的。毋庸讳言国家分裂这一潜在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1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3399

回帖

84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484
发表于 2017-4-1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诗韵新编比较适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些微调,颁发为通行韵典。各种版本的新韵表,中华新韵十四韵最后出的,最差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7-4-1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课本上的声、韵母表(也附在新华字典、新华词典上,如同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新韵表。

把韵细分,把字排四声,是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需要。而古韵表是为古科考,为格律所用。今音与之多有变化。

诗用今音,今韵就一个声韵母简表,什么都有了。

点评

你的意思就是说,用今韵不需要编什么新韵书,对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1863

回帖

68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840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11 02:13
押韵问题上的取消主义。
1,吟者取消平水韵的煽动,是为了取消中华诗词,也即取消中华历史,是具有政治目的 ...

别给人扣帽子啊

点评

不要一提到政治就是“扣帽子”。事实上取消主义即否认中华文化本身与政治思潮有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2 1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