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力诗词格律错误③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三节 平仄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 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 就是对立。
第四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第一节 诗词的节奏
诗词的节奏和语句的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和语法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我们把节奏问题放在这里来讲。
(一)诗词的一般节奏
这里所讲的诗词的一般节奏,也就是律句的节奏。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则 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具体说来,如下表: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四字句: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这一个角度上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句口诀是基本上正确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不在节奏点上,所以可以不论;第二、第四、第六字在节奏点上,所以需要分明[1]。
意义单位常常是和声律单位结合得很好的。所谓意义单位,一般地说就是一个词(包括复音词)、一个词组一个介词结构(介词及其宾语 )、或一个句子形式、所谓声律单位,就是节奏。就多数情况来说,二者在诗句中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试把诗句按节奏来分开,每一个双 音节奏常常是和一个双音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形式相当的。
例如: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毛泽东)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毛泽东)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李益)
应当指出,三字句,特别是五言、七言的三字尾,三个音节的结合是比较密切的,同时,节奏点也是可以移动的。移动以后,就成为下面的另一种情况: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试看,另一种诗句则是和上述这种节奏相适应的:
须——晴日。(毛泽东)
起——宏图。(毛泽东)
雨后——复——斜阳。(毛泽东)
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
海月——低——云旆,江霞——入——锦车。(钱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纔能——没——马蹄。(白居易)
=======以上摘自王力《诗词格律》
王力所谓诗词格律理论,根本没有自己的东西(可见王力《汉语诗律学》序言)无非就是大清王朝的残汤剩饭。
节奏理论,是声律理论的基础。没有正确的节奏理论,便没有正确的声律理论。王力声律理论的错误,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节奏理论的错误。声律鼻祖沈约创造的永明体格律诗,其节奏理论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即: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沈约五言诗句两个节奏的节奏理论,是永明与近体两种格律诗节奏的纲领!王力五(七)言诗句三(四)个节奏的说法,不但白赚了有悖于声律鼻祖的臭名,同时又是自己声律理论落入泥潭不能自拔的病灶。
毛泽东《长征》原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王力《诗词格律》的《第一章 第三节》我们看到:王力瞒过【颔联】谈【颈联】,仄属于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因为王力的【五(七)言诗句三(四)个节奏】的交替论,只可以解读【颈联】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可能解读【颔联】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也即,【颈联】的67两字是交替的,【颔联】的67两字是不交替的。
大概出于理论的不完美或漏洞太大,王力《诗词格律》的《第四章 第一节》,来了【节点移动说】的堵漏剂。依据王力举例的钱起《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来看:
制胜三军劲,澄清万里馀。
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
海月低云旆,江霞入锦车。
遥知太阿剑,计日斩鲸鱼。
首联:既可以解读为【245交替】,也可以解读为【235交替】;
颔联:既不可解读为【245交替】,也不可解读为【235交替】;
颈联:不可以解读为【245交替】,只可以解读为【235交替】;
尾联:既可以解读为【245交替】,也可以解读为【235交替】。
由此可见,王力声律理论的堵漏剂【节点移动说】,
对于钱起的《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来说,可以勉强算是【一知半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