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人们普遍认为六言诗很少。人们依据各种诗选,以为六言诗历史遗留下来的数量不多。
六言诗多还是少,不能凭赞成人数,也不能凭名望、声音大决定。凭的是历史事实。
先看唐以前的。有人统计,魏晋南北朝有六十八首,尚包括二十四首佛偈;我们编写的《杂体大全》,我收集的唐代前68首,与统计相符合,的确少。
再看唐朝的。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时代,六言诗虽然不像五、七言诗那样普及和繁荣,但也绝不像有人说的那样极为罕见。南宋洪迈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六言绝句37首,明万历年间黄凤池刊刻的《六言唐诗画谱》收录六言绝句57首,清人严长明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六言绝句50首。即以收录唐人绝句最多的《六言唐诗画谱》而论,有些很有名的六言绝句就没有收进去(如皇甫冉有六言绝句四首,而《六言唐诗画谱》仅收二首),如果再加上六言律诗、三韵以及六言杂诗,唐人六言诗显然远不止这个数字。有人据《全唐诗》作过统计,说唐代共有六言诗75首。有人认真数过,《全唐诗》25册中共有107首六言诗(诗人共有50余名,有作者名的91首,无作者名的16首。其中古体、近体的标准能确定的有古诗2首、乐府24首、绝句38首、律诗25首)。这个数字显然也不太准确。我们编写的《杂体大全》,我收集的唐代已达139首(其中两句一首的9首)。
总的来说,至唐为止六言诗只200多首,确实少。这也是大家说少的根据。
宋朝后的六言诗没有人注意,偏偏宋朝的六言诗出人意外。清人严长明编纂的《千首宋人绝句》,收录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著名诗人的六言绝句一卷98首,约占全书的1/10。10年前我们编写的《杂体大全》,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搜集了1000多首,今年一过春节,我重新整理,花了两个多月,得出数据如下:
两宋六言诗是创作高峰期,作者很多,我们编的《杂体大全》一稿中便收录了100家,这次二稿,则为304家,2105首,诗词名家几乎都有六言诗。下面是我不完全的统计,十首以上的有邓深10首,王柏10首,李曾伯10首,林泳10首,郑樵10首,姜特立10首,邓深10首,释道潜10首,释道颜10首,白玉蟾11首,周紫芝11首,陈普11首,张栻11首,岳珂11首,周紫芝11首,苏辙12首,周孚12首,吴则礼12首,喻良能12首,孙觌12首,方回13首,刘子翚13首,释慧远13首,许及之13首,吕陶15首,曹勋16首,白玉蟾16首,释慧开16首,释正觉16首,程公许16首,陈造18首,释文珦18首,章甫20首,永明智觉禅师20首,释慧空20首,张耒21首,释绍昙25首,释宗杲25首,李石28首,文同28首,韩淲32首,王炎33首,陆游37首,赵蕃40首,苏轼41首,黄庭坚57首,赵蕃60首,项安世63首,惠洪96首,范成大97首。首数最多的是刘克庄,经我整理出的就有394首六言诗。
宋代六言诗,基本是四句的,八句不多见。六言律诗作者不多,绝句则愈作愈好。就六言诗这一体来说,宋代六言诗在技巧方面显然超过了唐代的成就。宋代人总结出王安石的优秀六言诗最成功之处是“自在”。革新中黄庭坚、刘克庄等人刻意打破六言句“二二二”的节拍,形成 “三三”、“二四”、“四二”、 “二一三”、“二、三一”、“三一二”等节拍,虽不算很成功,有时显得诘届赘牙,反不如“二、二、二”的节拍更有美感,但走出了单调,增加了变化。 其中南宋是六言诗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几乎每个阶段的重要作家和诗歌流派都曾参与其中,南渡诸老吕本中、曾几、陈与义,中兴大家陆、杨、尤、范,晚宋诗坛盟主刘克庄等皆有佳作,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理学诗派以及僧流、道流皆曾涉及。南宋六言诗呈现诗人多、诗作多、类型多的特征,其“三多”的外在原因是皇廷的政策和三家合流的思想影响。内在原因在于诗坛名家对六言诗的提倡,诗文会社之间频繁的诗文唱和活动,成了六言诗繁荣的催化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释家作者有居然近80位,占38%,说明六言诗很受民间喜好,深入到俗文学中。 元朝六言诗突然淹没了,但是这只是在文人社会中,最近我又有重大发现,由于宋时六言诗深入到僧流、道流中,于是六言诗转化为佛教经文的变文形式,早期的佛教经文最喜欢六言诗,以六言的形式说唱,传授经文,到明清时代六言诗才渐渐退出,由八言诗、十言诗顶替了。 结论 六言诗发展很慢,到唐朝流传下来的也仅200多首,但到了宋朝却突飞猛进,诗人多、名诗人多、诗作多、类型多是做多、精品更多,要说诗如画,没有哪种诗体能超得过六言诗。 这么好的六言诗,却突然从高峰上跌下来,令人遗憾,原因呢,我另有文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