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2-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雨梦』于2009-4-9 11:23:09发表评论:
评分:3分
今观《子归原创文学网》晴方好联“留别湖南”,想提点读后感,无奈注册不上,权且在此留言,诚不知晴方好君能否知之?一叹!
君联大气磅礴,但作为对联基本功尚觉不足:
1.不属修辞手法的重复字太多:如:儿女-美女、卧躯-捐躯,垂泪-扌温(温字去水旁加提手)泪,江涯-江山,江山-麓山、悦哉-悦五岭、擎月-月沉、哀哉-哀九嶷、弹词-摊词、掣浪-浪腾;
2,平仄未能互错:如:江山多娇,白沙摹池、坡仙弹词、吴樵卧躯、麓山池请,匹夫捐躯,昆仑月沉--偶数字均为平声,至有多达四平声句,美女(扌温)泪、学士掷笔为四仄声句;
3.不合律句:平仄未能互错即不合律,另“不问江涯水天低”,句中“天”字处该用仄声字;
4.“领荆楚几十里风景”,荆楚仅几十里风景耶?一何寒酸至此!不切实,莫若易为“领荆楚几百里风景”;
5.“引湖湘数百年人文”,湖湘文化上可溯至禹碑。不符史,改成“引湖湘数千年人文”想不至大言欺人;
6.湘妃垂泪,美女(扌温)泪、九嶷竹绿似同出一典,有合掌之嫌。
个人浅见,不知晴方好君以为如何?
潭州雨梦
游客『雨梦』于2008-7-2 7:59:02发表评论:
评分:3分
6.26日留言中,盛赞湖湘百万家”百误为千,不好意思了
游客『雨梦』于2008-7-1 20:26:03发表评论:
评分:3分
也谈黄春和联
“百年名店逢春,春光无限;十客盈庭唱和,和气生财。”
胡君指出其不足之处,看来此联确须再下一番功夫。
余读此联,觉“十客盈庭”,甚惑店何其小矣!(若“十”为“千”之误,店又何其大也。)依胡君评点,擅改数词如下,不知胡君以为如何?联作者以为如何?
百年名店逢春,春光增色;众客华庭唱和,和气生财。
潭州傅雨2008.07.01
游客『雨梦』于2008-6-26 17:33:04发表评论:
评分:3分
江南一游,昨返黔北。上网见君复函,喜不自胜。先生联台方家,吾一介草民,商讨差可,赐教实不敢当。自笑老来无事,到处“胡说白道”。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查古今名联,特别是大量趣联不合律的随处可见。能严丝密缝,自见功力,稍有差池,亦无不可。
一字句,词称领字,词家认为以去声最佳,联中对领字并不强调平仄对仗,能对当然好。
三字句要求较严,第一字可平可仄的机会也不多,因会出现三平声或三仄声。第二字属于“二、四、六分明”严格说来还是应该究的,第三字必须平仄相对更不用说。可查笠翁对韵,似还找不出一例第二字平仄不符的现象。当然这是高标准要求,用新名词入联就很难达到。
仔细拜读君题江阁茶楼联,遣词创意,俱属上佳,固不必囿于平仄。下面我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汲长沙水、品江阁茶,凭岳色涛声,喜迎中外三千客; 吟工部诗、唱龟年曲,仗铜琶铁板,盛赞湖湘千万家。 潭州傅雨2008.06.26
游客『胡静怡』于2008-6-7 19:46:15发表评论:
评分:3分
雨梦君:
我非网民,故不知先生在4月15日<<长沙里手>>网站对拙文之评议.今得友人告知,方得拜读,迟复为歉.先生四点置疑,今释之如下:
1."一帆"系"一帘"之误.
2."得一时"确比"得半日"好.
3.拙联题江阁茶楼,每比开头两句,确为一,三句式,上联平仄式为"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下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每句第一字可视为领字,平仄可不论;后三字只须句尾平仄相对便可,其余可不计.窃意如此认为,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4."城""奖"二字确为"诚""将"之误.
谨谢先生关注,更谢先生赐教.
胡静怡
2008.6.7长沙
游客『雨梦』于2008-4-21 11:32:45发表评论:
评分:3分
对“对联平仄的宽严”一文的质疑
昨在网上浏览,想获得一些关于楹联写作的知识。忽见“喇叭花教育网”在《对联知识》栏刊载的2006-2-21中国楹联网“对联平仄的宽严”一文中,“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章,其阐述令人啼笑皆非,有如骨哽在喉,不吐不快。然该网留言,限定200英文字节,实难畅所欲言。今借贵栏一抒己见,网海茫茫,不知中国楹联网该文作者能否见此,一叹。
1.“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作格律诗的一个“大概”标准,只针对四、三型七言的句式。(若是五言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其所举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来证明其说不虚,实乃张冠李戴。该联为三、四句型,应以三字句式和四字句式来分析其平仄。其实这种对联的平仄是很容易调整,古人不会在这样简单的问题让今人指三道四的。如此联改成竹松梅,不就“无可厚非”了吗?
2.文中所举的第二联为再造民国的元勋蔡锷将军“不信佳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一联,引第六字“薄”“风”均为平声,以证对联“二、四、六”并不分明,亦令人诧异。如此水准也敢抛头露面,强为人师。薄,旧为入声也。今北方语系入声已消失,今人读古人诗联,如觉平仄不符,大抵分二:一曰:今古读音有异,二曰:字有异读,遇问题还需小心求证。曾有人举苏轼词“不应有恨”问我,为何四字皆仄?吾云:此处“应”读平声,友曰:“一字师也”。
3.中国楹联网依我摹想,应是高手云集,不认真审核,让犯如此低级错误的文章刊发,以误人子弟,难辞其责。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作格律诗的一个“大概”标准,只针对四、三型七言的句式。
之所以说大概,是因为诗中允许的拗句等原因将不符合此规律,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可参看王力《诗词格律十讲》等普及书。 潭州傅雨
游客『雨梦』于2008-4-17 11:36:34发表评论:
评分:3分
也谈你是我的最爱
胡君被誉之长沙(湖南?)楹联少帅,联话赞弹甚为精辟,读之受益匪浅。不过认为时尚前卫之词语不宜进入传统文化殿堂实不敢苟同。(君遣词准确,用的是不宜一词,工程用语表示允许稍有选择。)
其实讨论这个问题似乎落伍近一个世纪。当时白话运动的主帅胡适就以白话入古诗词,至今读来仍脍炙人口。如五绝-嘲人鼻大:“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江南一喷嚏,江北雨纷纷。”如梦令(述夫妻婚后对白):“天上风吹云破,月照我们两个。问你去年时,为啥闭门深躲?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近代对联:“咦,哪里放炮?哦,他们过年!”“新四军努力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还有令你我都自愧弗如的“花几个小钱”一联不是都用平常口语入联吗?读来自觉平白如话,妙趣横生。
四十余年前,老友语余,人问写诗填词之道,该何以作答?余笑曰:先引他入壳(唐太宗见能人志士尽来应考,喜不自胜曰:尽入吾壳矣!)只要他能字数、音顿、韵脚对,就鼓励他们写,先不要拿什么平仄粘对、啥子体、啥子体的话来吓唬他,不然找个诗友都难。等他入壳后再娓娓道来,他自“觉今是而昨非”,慢慢走入正轨。
应征的搞笑对,与联的要求甚远,但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试笑改之:我为您心肝宝贝;您是我铁杆粉丝。潭州傅雨
游客『雨梦』于2008-4-16 20:21:43发表评论:
评分:3分
匡误二
1.大观楼联为180字;2.民国何分南北,“分”误写成“为”;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诗也;其实“登绝顶”也不错,林则徐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亦是好出处。
游客『雨梦』于2008-4-16 19:28:00发表评论:
评分:3分
匡误:1.王国维评龚定庵诗出自《人间词话》,误记成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2.龚定庵诗为“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3.王氏评语为“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潭州傅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