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1|回复: 17

再论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之不宜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发表于 2017-2-17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论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之不宜
注意到林金建先生在拙作“在全国范围内冒称中古平水韵的负面影响”41楼跟帖中的这句话:“我认同征服的观点,不能以方音冒充平水韵,也不能以北京音为基础的普通话标音为标准制订诗词新用韵。”能否以普通话标准音为标准厘定诗词用韵姑且不论——得暇时再论,单说不能以现今某地方言冒充称中古平水韵的问题。
有朋友曾提出“韵乃声韵”的观点,并认定此乃基本韵理。对此,我也是深表赞同的。事实上,历史上任何时代通行全国的诗韵,都是由相应官话语音系统支撑的,风行于官场与读书人阶层的诗韵语音与现实官话之间也是完全一致、高度一致、基本一致的。由于金兵南犯、蒙元入主中原,这种情况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实质性变化,有明一代曾经试图还原中原雅音,终是无力回天,满清入主中原后变化再度加剧,及至晚清,由于重新厘定官话,诗词式微,诗八股和文字游戏盛行,加之汉族士子的民族气节,二者才完全脱节,极少数时人更把这种脱节演绎到极致。
现在业内有人动辄大谈而特谈传承,实际是全盘继承了晚清诗八股和文字游戏的衣钵,反把唐宋优良传统抛到九霄云外了。个中原委殊堪玩味,此处不拟深谈。鉴于业内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之风甚嚣尘上,韵已非韵,诗更非诗,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已然沦落不堪,而五四文学革命百年庆典在即,此时此刻,冷静地认清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之间无法回避的巨大差异,进而澄清是非,拨乱反正,显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余之所谓平水韵,远非纸面上的平仄归属与韵部归属那么简单,而是指其所依托的现实语音系统,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之间的比较,实际是古今语音系统的比较,是理当活跃于舌间耳畔的古今声韵之间的比较。以下试从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之间实质性差异的角度,略论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之不宜。窃以为,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之间至少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不同:
1)地位不同。现今某地方言属方言,平水韵属官话。
2)通行范围不同。现今某地方言仅仅通行于华夏一隅,比如吴语仅通行于吴语区,粤语仅通行于语区,东南韵仅通行于东南一带,平水韵则曾通行九州、遍及全国。
3)涉及人群不同。现今某地方言只有在方言区生活或出生的人士才有可能使用,而彼时在全国各地学习、工作的读书人和官场人士都必须使用平水韵。
4)语音系统不同。现今某地方言在音色、调值、声调分类诸方面可谓五花八门却又自成体系,而中古平水韵的语音标准则只有一套,究竟是否基于洛阳读书音则无关紧要。
5)历史功绩不同。现今某地方言造就的多是匠人,偶有诗人亦无大家。中古平水韵则造就了大小李杜、元白、王孟、苏辛等不计其数的诗人,其中不乏大诗人。
无需赘述,明眼人早已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远比一些朋友所想像的要大得多,一如人类与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之间的差异,只不过从猿到人是进化了,而从中古平水韵亦即中古读书音到现今某地方言则是退化了。由此可见,现今某地方言就是现今某地方言,中古平水韵就是中古平水韵,二者虽然具有源流关系,但已无法同日而语,更不能划等号。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实属不宜。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1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17 15:31 编辑

以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自然是不宜的,这个至今没有什么人与先生争执。
然而平水韵是一个各地语音的相对公约数,这个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各地方言尤其是南方语系中保留了很多旧的语言习惯,最明显的是入声,这个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

点评

晚清诗人气节管窥 倘用京腔诵雅篇,汉家士子一何t甚。 东南幸有方言在,不教胡风掠齿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8 00:36
没人争执是因为实在占不到理,但变相狡辩一直没有停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7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17 15:28
以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自然是不宜的,这个至今没有什么人与先生争执。
然而平水韵是一个各地语音的相对 ...

公约数之说不过是个托词......
此入声非彼入声,何况古今语音之间的差异并非有无入声那么简单哦......
这种差异是系统性的,一如人类与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之间的差异,只不过从猿到人是进化了,而从中古平水韵亦即中古读书音到现今某地方言则是退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17 17:43
公约数之说不过是个托词......
此入声非彼入声,何况古今语音之间的差异并非有无入声那么简单哦......
这 ...

这种退化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因为那是不争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22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发表于 2017-2-1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17 15:28
以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自然是不宜的,这个至今没有什么人与先生争执。
然而平水韵是一个各地语音的相对 ...

没人争执是因为实在占不到理,但变相狡辩一直没有停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22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发表于 2017-2-18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银河系诗联总裁 于 2017-2-18 00:37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17 15:28
以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自然是不宜的,这个至今没有什么人与先生争执。
然而平水韵是一个各地语音的相对 ...

晚清诗人气节管窥
倘用京腔诵雅篇,汉家士子一何甚。
东南幸有方言在,不教胡风掠齿间。

点评

你们的意思我弄明白了。 前面我讲了,北京音是进化充分的语种之一。每个字音调整齐划一,对细音的甄别力强,易于用有规律的汉语拼音标注,所以才被选为官方语言。普通话说得好的人学英语也普遍比其他人讲英语发音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8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17-2-18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你的,他说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18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2-18 16:09 编辑
银河系诗联总裁 发表于 2017-2-18 00:36
晚清诗人气节管窥
倘用京腔诵雅篇,汉家士子一何甚。
东南幸有方言在,不教胡风掠齿间。 ...

你们的意思我弄明白了。

前面我讲了,北京音是进化充分的语种之一。每个字音调整齐划一,对细音的甄别力强,易于用有规律的汉语拼音标注,所以才被选为官方语言。普通话说得好的人学英语也普遍比其他人讲英语发音要准确,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语言越是古老,发音越是混沌模糊,反之越是清晰。自从古人发现汉语四声以来,发音就逐渐向这四声靠拢。很多地方由于长期封闭,保留了很多古音,包括那些入声音。那些“古音”虽然在你们眼中比普通话“正宗”,但是他们的进化并不充分,夹杂着不规则的,不合四声标准的长调,短调,促调,难以认别和进行标准化规范发音。

你们讨论的实质不是平水韵和新韵问题,你们是想对普通话提出质疑。这个问题我上面讲明了推广普通话的道理,提倡普通话是有道理的,这个问题不应再质疑。

同理,英语等许多语种官话的选定,都是因为他们是该语种中发音最易甄别和规范的。







点评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诗韵亦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8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22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发表于 2017-2-18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8 16:07
你们的意思我弄明白了。

前面我讲了,北京音是进化充分的语种之一。每个字音调整齐划一,对细音的甄别力 ...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诗韵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42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4-5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