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红楼梦》第48回,香菱跟黛玉学诗,黛玉告诉她说:
“什么难事, 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便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对此诗论观点,俞平伯最早指出是曹雪芹写错了。在其《红楼梦心解——读红楼梦随笔》中,评议道:
“好像不错,实则大错而特错。当真做律诗,把虚字对实字,实字对虚字,岂不要搞得一塌胡涂?难道林黛玉这样教香菱而《红楼梦》作者又这样教我们么?这是承上文平声对仄声句法顺下,因而致误。恕我不客气说,恐非抄者手底之误,实为作者的笔误。”
后来,诗词专家、红学家启功先生著述《诗文声律论稿》,对于此说采取直接拿来俞说主义;后来,不少学者论及此问题,重蹈前说。
现在这个问题网络上也是多次展开讨论,无有结果,更有人拿出?近代佚名《学对歌诀》(据说是附刊于民国四年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声律启蒙》)里的话来为曹雪芹辩解,《学对歌诀》的总纲里有这样一段:“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要分明。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 这里面也有“虚对实,实对虚”,这正好与黛玉的原话一致。
那么这个学对歌诀里的“虚对实,实对虚”,又说的是什么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