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0|回复: 39

曹雪芹错了还是俞平伯错了?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0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红楼梦》第48回,香菱跟黛玉学诗,黛玉告诉她说:
        “什么难事, 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便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对此诗论观点,俞平伯最早指出是曹雪芹写错了。在其《红楼梦心解——读红楼梦随笔》中,评议道:

          “好像不错,实则大错而特错。当真做律诗,把虚字对实字,实字对虚字,岂不要搞得一塌胡涂?难道林黛玉这样教香菱而《红楼梦》作者又这样教我们么?这是承上文平声对仄声句法顺下,因而致误。恕我不客气说,恐非抄者手底之误,实为作者的笔误。”

       后来,诗词专家、红学家启功先生著述《诗文声律论稿》,对于此说采取直接拿来俞说主义;后来,不少学者论及此问题,重蹈前说。
      
      现在这个问题网络上也是多次展开讨论,无有结果,更有人拿出?近代佚名《学对歌诀》(据说是附刊于民国四年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声律启蒙》)里的话来为曹雪芹辩解,《学对歌诀》的总纲里有这样一段:“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要分明。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 这里面也有“虚对实,实对虚”,这正好与黛玉的原话一致。
      那么这个学对歌诀里的“虚对实,实对虚”,又说的是什么意思?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10 0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虚对实,实对虚”肯定不是要你虚词对实词,实词对虚词,因为这样中间的两个对子很难再对仗。整段话都应是指声律,而没有讲词性问题。

前面强调的是平仄两分明是原则,但是可以变通,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从声律的角度上说,有原则,有变通。

但是这变通也不是随意的,“不可偏枯”。那就是不可犯孤平,要拗救。不可三平尾,三仄尾,那样做就太实和太虚了。文中的虚实轻重应该是指的这个意思。

在有奇句的时候也可违背上述所有规则,但只限偶尔为之,不鼓励经常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0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声学启蒙一类的是教人作诗的,要求自然是必须丁是丁卯是卯的。曹曹雪芹是谈的实际的诗词创作,允许有变通,灵活运用。个见。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明代屠隆的《缥湘对类》文字是:"虚对虚,实对实","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而《学对歌诀》的文字是"实对虚,虚对实","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看来是《学对歌诀》抄错了。
《缥湘对类》,《学对歌诀》序言附此,比较即知抄袭而出错:

--------------------------------------------------------------------
《缥湘对类》:

平对仄 仄对平 反切要分明 有无虚与实
死活重兼轻 上去入音为仄韵 东西南字是平声


实对实 虚对虚 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
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冬足 年少今闲万卷书
--------------------------------------------------------------------
《学对歌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更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点评

《缥湘对类》: 平对仄 仄对平 反切要分明 有无虚与实 死活重兼轻 上去入音为仄韵 东西南字是平声 又 实对实 虚对虚 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 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冬足 年少今闲万卷书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0 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0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理来看,林黛玉所说代表了曹雪芹的观点,文从字顺,并无错误。所谓虚实,是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非关字词,非关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7-2-10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7-2-10 12:2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2-10 11:33
查明代屠隆的《缥湘对类》文字是:"虚对虚,实对实","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而《学对歌诀》的文字 ...

《缥湘对类》:

平对仄 仄对平 反切要分明 有无虚与实
死活重兼轻 上去入音为仄韵 东西南字是平声


实对实 虚对虚 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
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冬足 年少今闲万卷书
--------------------------------------------------------------------
《学对歌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更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
我认为:
《缥湘对类》和《学对歌诀》都没错,是后人的理解出了问题,将两个指向不同的内容硬拉扯到一起来理解而产生的错觉!
很明显,《缥湘对类》用一个“又”字隔开了上下段,前段主要说的是“平仄”一类的相对,后段主要说的是“词性”一类的相对,“虚”指虚词,“实”指实词。而《学对歌诀》没有用“又”字隔开,整段文字说的就只有“平仄”相对的一个问题,“虚”读平声,“实”读仄声,“虚”“实”只不过是举字例再进一步更具体说明“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相对的道理罢了。



点评

这样理解恐怕不对,学对歌诀明显是抄来缥湘对类抄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3 0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发表于 2017-2-1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对实,实对虚”,是指词义,词语或句子能做到虚实相映,便是上上对。

点评

从黛玉的话“若是果有了奇句,便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虚实相对指对仗格律~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类似于今天说的名词对名词,副词对副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3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0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7-2-10 12:15
《缥湘对类》:

平对仄 仄对平 反切要分明 有无虚与实

这样理解恐怕不对,学对歌诀明显是抄来缥湘对类抄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0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12 23:50
“虚对实,实对虚”,是指词义,词语或句子能做到虚实相映,便是上上对。 ...

从黛玉的话“若是果有了奇句,便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虚实相对指对仗格律~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类似于今天说的名词对名词,副词对副词……

点评

虚对虚,实对实,是对词性而言;虚对实,实对虚,是对词义和句子的意思而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词义要正反,词性要同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3: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发表于 2017-2-14 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2-13 08:34
从黛玉的话“若是果有了奇句,便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虚实相对指对仗格律~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 ...

虚对虚,实对实,是对词性而言;虚对实,实对虚,是对词义和句子的意思而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词义要正反,词性要同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