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3|回复: 28

“风月体”诗作的特征与当今诗坛格局的划分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2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风月体,如观把它总结为以承袭以李杜为代表的,以描写风花雪月为主的咏物诗。虽然杜甫也写过《春望》等涉及国家政治内容的诗作,但是在他的全部诗文中占比很小,基本上可以把他同李白等人并提,归于风月体一派。

以李杜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大都是以被当时“主流社会”所排挤的失意文人、小官吏居多。所以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决定了他们诗词的取材内容和诗作的整体格调,主要是描写风花雪月的咏物诗为主。由于他们是失意人士,本能地会对国家政治产生回避甚至抵触心理,所以他们的诗作不可能去大量攫取那些所谓的“高大上”题材。同时,他们的身份又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农工,在生活享受上又喜好讲求一些“小资情调”,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把视角经常去触及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

千年来他们的诗体风格一直主导着中华诗坛,使诗词取材严重失衡。所以,当今的“国风体”、“咏颂体”(老干体)才会应运而生。正是因为“风月体”以描写风花雪月为主,所以他的整体创作难度低,“艺术性”特点突出。

之所以说他的创作难度低,是因为他是以描写风花雪月题材为主,不易产生标语口号式的诗句。这就好比是在青藏高原等空气污染少、天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区摄影,一般的业余摄影人员的随便拍摄都能诞生好的作品。但是,你要是在一个空气污染重、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再去取这些自然景物,那么专业与业余水平的摄影人员之间差距就会被明显的体现出来。

所以说,“国风体”、“咏颂体”(老干体)的取材内容决定着他们的创作难度要整体上高过“风月体”的那种咏物诗。所以,“风月体”传统一派的个别诗人嘲笑“国风体”、“咏颂体”(老干体)中的一些诗病是幼稚的。那些所指责的缺乏艺术性、流于标语口号、内容空洞、故意标榜等诗病其实在“风月体”一派的传统诗人群体的诗作中也大量存在,甚至他们的“鼻祖”李白的诗作中就大量存在。

李白的诗作《将进酒》、《月下独酌》、《行路难》、《临终歌》等所存在的问题如观已经撰文指出:心口不一、言行不一、思想颓废、标语口号、整体诗文的结构松散、凑句严重,承转不自然等诗病都有。中华诗坛长期被“风月体”所主导的弊端显而易见,诗作易趋于立意平庸,取材狭窄,所体现的思想易趋于婉约、沉闷、哀怨、消极。

所以这种格局一定要打破,并且当今诗坛在事实上已经打破,如观只是在作一个归纳总结。所以,对于“国风体”、“风月体”、“咏颂体”(老干体),如观主张按取材内容进行划分,不主张按诗病特征进行划分,因为诗病存在于所有“体”的诗中,并非某个“体”中所独有。

所以,如观个人认为,关于对“老干体”这个词汇的成因、词义的褒贬性、初始的含义的探讨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可以把这个用词用“咏颂体”来替代,明确它的概念:专指取材主要是涉及国家的政治生活层面诗作,具体地说是指咏颂国家社稷、古圣先贤、君王、历朝历代的正朔人物、国家重大的历史事件等方面的诗作。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2-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 22:26 编辑

我好奇的是,为什么结尾要把老干体与“咏颂体”划上等号,然后不提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了。实际他们现在偶尔也还是有所触及的。我一直觉得老干体主要还是创作水平方面的问题,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就真的成为单纯的马屁诗了。老干部们也不见得真心高兴。
还有,老干,不等于高干。百分之九十九的所谓老干,也只是小公务员而已,更不用说那些参与创作其中的教师工人农民一切人等。
很多也都是以被当时“主流社会”所排挤的失意文人、小官吏。所以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决定了他们诗词的取材内容和诗作的整体格调,主要是描写风花雪月的咏物诗为主。由于他们是失意人士,本能地会对国家政治产生回避甚至抵触心理,?????

点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名诗人诗作的主要取材与他的诗文风格和他的性格、个人习性、文学素养、综合素质、所处的社会地位、物质经济条件等有没有关联?肯定有。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十篇》是描写宫廷生活的,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 23:31
国风体、风月体、咏颂体(老干体)的划分是类比《诗经》中的风雅颂,主要是针对当今诗坛的诗词内容、诗词取材所进行的一种粗略划分。 国风体的取材主要是侧重于力求贴近生活,关注民间疾苦、关注弱势群体。 风月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 22:02
以李杜为代表的,以描写风花雪月为主的咏物诗
李白的诗作《将进酒》、《月下独酌》、《行路难》、《临终歌 ...

这篇文章已经阐明了当今诗坛的格局和成因,“国风体”和“咏颂体”(老干体)为什么会兴起和发展?正是因为“风月体”存在着如此文中所指出的一些缺陷才促成了他们的兴起与发展。

这种格局的形成是大势所趋,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意愿所能改变的。如观此篇文章的论述其实是多以总结归纳为主,这样如实地阐述才是真正对诗坛今后的健康与良性发展负责。

点评

你连篇累牍地攻击李白杜甫是否找错了攻击对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 2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 22:13
我好奇的是,为什么结尾要把老干体与“咏颂体”划上等号,然后不提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了。实际他们现在偶尔 ...

国风体、风月体、咏颂体(老干体)的划分是类比《诗经》中的风雅颂,主要是针对当今诗坛的诗词内容、诗词取材所进行的一种粗略划分。

国风体的取材主要是侧重于力求贴近生活,关注民间疾苦、关注弱势群体。


风月体主要是指承袭以李杜为代表的,以描写风花雪月为主的咏物诗。就整体而言,诗词取材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层面及社会最底层的民众都缺乏关注。

咏颂体(老干体)的取材主要是涉及国家的政治生活层面,具体地说是指咏颂国家社稷、古圣先贤、君王、历朝历代的正朔人物、国家重大的历史事件等。

咏颂“梅兰竹菊”虽然也叫咏颂,但是这类题材也应归到“风月体”一类中去,这里的“咏颂体”主要是强调涉及到国家政治生活层面的题材。代表人物是历朝历代的“国家高级公务员”、国家精英。

这里也只是强调的所指的是“代表人物”,实际上出于各种原因参与创作的人员可以涉及到的全社会的各个阶层。

这种划分仅仅是就诗词内容、诗词取材的一种粗略划分,中间是存在交叉现象。但并不是针对一些诗友所指的“诗病”而划分的。说起“诗病”,这三种“体”中都普遍存在,并不只是单独存在于某种“体”中,只不过某种“体”中的某种“诗病”比较集中突出,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而已。

这样讲起来概念就比较清晰了,如观这样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风月体”题材千年垄断中华诗坛的格局,形成诗词取材内容的全面与健康的发展。

这个问题我已于另外一贴阐述清楚,红字部分其实早就回答了你的部分提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 22:32
你连篇累牍地攻击李白杜甫是否找错了攻击对象?

如同法庭审案要举证一样,如观陈述李白诗作的一些缺陷及他的个人陋习都是引用他的诗作与历史上所记载的他的个人经历,都是有理有据的。

如观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诗词考据者、诗词理论者,主要还是靠证据说话,其次才是加上一些逻辑缜密的合理推理,通过这些才能让你提出的观点令人信服。李白虽然是“公认”的“伟大诗人”,但是如观根据自己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并且有论点有论据。

希望诗友们提出反驳意见,但是也同时希望能拿出证据来进行反驳,不赞同用这种一句话式的疑问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2-2 23:59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 22:13
我好奇的是,为什么结尾要把老干体与“咏颂体”划上等号,然后不提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了。实际他们现在偶尔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名诗人诗作的主要取材与他的诗文风格和他的性格、个人习性、文学素养、综合素质、所处的社会地位、物质经济条件等有没有关联?肯定有。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十篇》是描写宫廷生活的,普通的百姓他没有进过皇宫、没有体验过皇宫的生活,他能写出那样雄浑的诗来吗?肯定写不出来,既便是写出来也肯定会很吃力,只有那些三公六卿等能够不同程度地了解与体会过皇家生活的人才能写的出来。也就是说有些咏颂的大题材只有那些“国家高级公务员”才能写的出来或是写起来便利,同时也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

当然,社会其他阶层的人也可以看一些资料,了解皇宫生活,同时还有些是真心出于对明君的爱戴而去写,甚至在人数上超过了那些“国家高级公务员”,这也是允许的,无可厚非。但是写这种高大上的咏颂题材,他们的代表人物肯定应还是那些“国家高级公务员”,不可能是社会的其他阶层,尽管在参与这类题材写作的人数上他们还有可能没有其他的阶层人数多。

那么李白也在皇宫呆过,也非常了解皇宫生活,那么他们会不会写那类题材的诗呢?回答是他在皇宫供职期间有可能去写,但是自从他被“赐金放还”后,发表了“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宣言后,结合他的性格他就基本上不会再去写。所以他的诗作只专注于描写风物,不再涉及政治。但是他后来参与永王谋反,违背了他“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宣言,为搞政治投机,又罕见地写了一组涉及政治题材的《永王东巡歌》。当然这是个例。

所以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和喜好写什么样的题材与诗作和上述一些诗人的综合品质有很大关联,甚至关联性很大。所以说,如观针对当今诗坛格局的分析与划分是有根据和有意义的。




点评

其实先生这段文字里面靠谱的东西还比较多,不过在我看来,不管是高级公务员,低级公务员,现在最大的着眼点还是应该放在创作水平的提高,而不是题材问题。因为所谓咏颂体本身,现在并不缺。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发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 2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 23:55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2 23:3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名诗人诗作的主要取材与他的诗文风格和他的性格、个人习性、文学素养、综合素 ...

其实先生这段文字里面靠谱的东西还比较多,不过在我看来,不管是高级公务员,低级公务员,现在最大的着眼点还是应该放在创作水平的提高,而不是题材问题。因为所谓咏颂体本身,现在并不缺。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发表过意类似见,指望学大小李杜,肯定是学不出多好的咏颂体的。想致力于咏颂,可以多看看先生说的那些作品,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并没有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4 15:37 编辑

总观先生数日文字,论题虽不中常听,漏洞也颇有或故作惊人语,但并非是完全无的放矢,择其善者从之,并无不可。
补充说明一下,重臣精英群体不一定是代表正义,正能量人物的作品虽有欠缺,可以欣赏,但推崇的主要是他们的人而不是作品,这个一定要分清。同样的一句你要战,我便战。出自铁木真便是大气,出自街头小子便是呆气。这个地球人都应该知道。

点评

漏洞在哪里?故作惊人语在哪里?论点论据请列举。 如观不是要对李杜全盘否定,是主张要弱化他们在诗坛的影响力,特别是李白的诗文,必须要逐出学校的教科书。民间可以学,但是官方不可再认可。然后可以补充唐太宗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