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5|回复: 4

關於老幹體的幾個問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9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關於老幹體的幾個問題
八卦掌付

近幾年,有關老幹體的問題在網絡上一直是模糊不清的,有習以為常的,有見怪不怪的,有深惡痛絶的,有口誅筆伐的。
拋開古人的“台閣體”、“應制詩”等等,這裏僅僅說當下:很多人認為老幹體起源於“文革”,把類似於大字報、小靳莊賽詩會那樣的文字說成是老幹體的起源,或者把一些老幹退休后所做的詩詞說成是老幹體的起源,他們認為又名“政協體”和“人大體”,是當代詩詞創作中風格獨特、影響深遠的一種詩詞體式。這種觀念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知道,“老干體”是个新詞彙,“老干體”是傳統詩詞創作發展過程中特定時期的特殊文化現象,但“老干體”詩詞卻不是新近的産物,也可以説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以及文化燦爛。但究竟起源於哪朝哪代,卻不可考了。這些幷不重要,盡管“老干體”歷史淵源久遠,但當代“老干體”卻自成特色,也可另算一派。據考證,當代“老干體”的鼻祖乃是名派正宗、享譽全球的大詩人郭沫若先生。郭沫若先生不僅開當代“老干體”之先,而且創作頗豐,藝術成就巨大,當為如今“老干體”詩人所供奉於廟堂的祖師。
所謂老干體,就是尊奉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寫出的詩詞作品。因為這樣寫作詩詞的人以老干部居多,故被稱為“老干體”。其基本特點:一是在內容上多以反映當代國家大事為主,且對國家、政黨和領袖毫無保畱地加以推崇,歌功頌德的傾向很明顯,甚至直接為國家、政黨和人民代言;二是多具有濃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缺乏民主意識和對普通下層人民的深切關懷,人民往往成為被解救、被憐憫的對象,幷總是想象人民得到解救、憐憫後應該如何感恩戴德;三是對詩詞格律不太講究,語言也多直白,甚至直接以口號、流行語入詩,因而藝術性普遍不高。
必須澄清的一個事實是,據沈陽文史館館員于文政先生介紹,當代老幹體應該是起源於“懷安詩社”。
懷安詩社是中國無産階級革命文藝史上第一个古典詩詞詩社,它是一个業餘性的文藝社團,也沒有什麽章程、固定社員、入社手續和義務權利一類的規定。詩社的作者圈大約50來人,散於各方,其中的老一輩革命家和民主人士,如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吳玉章、續範亭,乃至朱德、董必武等人,被尊稱為“懷安諸老”,他們以詩言志,以詩抒懷。那時沒有條件出詩刊,懷安諸老寫詩,自備一册,將自己的新作抄上去,送與另一人,另一人添上自己的新作,送與第三人,如是輾轉傳遞,互相唱和,名曰《懷安詩抄》(後在《解放日報》副刊上開辟“懷安詩選”專欄)。他們以獨特的藝術風格,抒發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廣闊胸懷和對革命的赤膽忠心,反映了革命戰爭和建設的歷史,體現了他們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代表作如下:
《懷董老》
葉劍英
飄然時危不老翁,卅年堅持旌旗紅。
篤勝力行依眞理,不移不屈不苟同。
日常生活稱老好,原則從未許通融。
春風駘蕩懷人遠,安得歸來共整風。
《口占和葉參謀長韻》
董必武
失馬忘憂似塞翁,喜見東方日吐紅。
咬得菜根無別異,看將桃葉與君同。
四年生産食先足,一瞥延安樂已融。
歸計不成歪莫整,披襟權受大王風。
《贈葉劍英將軍》
續範亭
十八集團參謀長,有謀有勇且知方。
我與將軍交未久,靑年食堂共一觴。
酒味雖薄情誼重,滿座賓客盡賢良。
慷慨痛陳天下計,兄弟誓死不鬩墻。
最後一句酸辛話,今日無嬭也是娘。
《聽參座講土地會議二首》
謝覺哉
普遍之理必平易,艱巨之事重分明。
燎天火要村村點,出陣兵需个个精。
應知徹底非穿底,準備圍城到進城。
同樣戰爭分兩部,小蔣大蔣一時平。

反右始來反左終,都緣思想未能通。
干群腰要兩頭撐,成富案經三榜公。
檢討立場曾否穩,安排戰術詎從同。
中堅更有貧農會,主體還須黨內純。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发表于 2017-1-19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好文,把老干体的脉络说的很清楚很客观。

点评

最近忙,很久不見金老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9 15: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9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干体只是没有多少诗味。老干体的歌颂有真实有虚假,但歌颂的虚假只要不祸害百姓,那也只是老干而已!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非老干体,文革余孽至今念念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亩产万斤乐无边,堆稻堆上白云天,扯把白云揩把汗,对着太阳吸袋烟”,却是制造了饿死上千万农民的空前灾难的谎言!这已经不是老干体,而是叫做“伤尽天良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19 14:38
难得的好文,把老干体的脉络说的很清楚很客观。

最近忙,很久不見金老了:share:
壯懷自未輸幷俠,浪跡人曾慕楚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中华诗词半山楼主人]

"当代老干体",就是离,退休老干部 写的格律诗词的俗称. 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诗词创作群体,过去,由于这些同志 的文化素质较低,又长期工作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听的是会议发言,看的是党报党刊,耳濡目染,习以为常,对传统诗词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写诗,填词 ,大都写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的事情,很少讲究格律,最爱写的就是七律,八句诗, 也不讲求起承转合;写旅游则并列写八个景;写感时则并列写八件事,好象在桌上摆八盘菜似的;若只写成四句的,便是绝句,写成长短句的就标个自度曲,诗词也押大致的韵.但一般不会用<平水韵>;他们大无畏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仰;后来通过交流学习之后,尤其国学的提倡和影响所及,老干们也觉得老这样写,实在是无知的表现,所以 伴随着退,休群体的壮大,使创作队伍进一步年轻化,“老干体”也开始注重声韵, 格律了。 老干群体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促进安定团结的,关注时代发展的团体".他们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本也无可厚非.紧扣时代脉搏 , 时刻关注 党和政府的动态,进行歌颂,应该算是"正能量".比如各地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就肯定有胜利召开、圆满闭幕、意义重大的盛赞。像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航天工程,反对台独等更是主要题材。

老干体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立意千篇一律.
“老干体”诗词的立意一般来自党报的观点,紧扣时代主旋律.上面说“ 金山银山”那咱就歌颂艰苦创业,上面改口说:"绿水青山",那咱就歌颂保护环境. “老干体”创作队伍多是些没什么文化的老干部,在词汇和诗歌技巧上是谈不上的,所以形成了“语言乏味、套话连篇”的独特艺术风格,保持至今。如: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胜利鲜花血泪浇,扬眉吐气恨难消.

和平发展人心向,拜鬼参神怒火烧.

记取乌云遮赤县,莫忘白骨遍荒郊.

东倭又占钓鱼岛,亿万炎黄誓不饶.


<<热烈庆祝 某某全会胜利召开>>

千秋大业史无前,华夏文明谱壮篇.

清风廉政江山固,惩腐除贪社稷坚.

四风遏制顺民意,八项明规限特权.

勤政为民标典范,神州万里有青天.


这两首诗就很有代表性。"老干体”并不是不讲究修辞,而是受国学教育少,只喜用自己熟悉的俗语,报刊词语入诗.观点陈旧,思想僵化.“老干体”的重要艺术特色还在于其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上:写开大会,就用:热烈召开,圆满闭幕;写改革时事,就用成就巨大,史无前例,决策 英明 .感时则写:政策顺民心,中华兴伟业; 反腐倡廉,.总之,“老干体”里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想,都是 一些大路货。很多都是一些内容干瘪的标语口号,象一杯白水;

   “老干体”是排在" 二十四种诗品"之外的东西。他们不讲究高古、雄浑,也不追求豪放、疏野。写赴宴则有:“喜当盛世喜逢筵,胜利征途在眼前”;写祝寿则有:“年方七十岂称翁,要向诗坛再立功”;写贺人升学则云:“鹏程万里喜开颜,跃马扬鞭更向前”;与客唱酬则云:“清词秀句千篇好,大德雄才万世尊”;感怀则有:“百年富贵如云散,千载功名似水流。”多属语俗词生之类,意境全无,不能卒读。“老干体”多用“千秋万载",”世界环球" ,"一片丹心","惊天动地","神州万里",等豪言壮语来掩盖内容的贫乏。
从前的“老干体”只是单纯的歌功颂德.现在有讽喻与歌颂并见.忧国与忧民共存的篇,但“老干体”的忧国忧民主要还是陈词滥调,要表示民间疾苦,就写下岗职工,写环卫工人;要表现社会风气不正,就写警车开道,写市场管理人员打人等,写月亮就是表示思乡之情,写秋风落叶就是表示忧愁,写竹子就是表示高风亮节, 写卫星,火箭则表示科技发达;写低保,医保就表示政策好;总之:立意呆板,程式化."老干体"从来没有求新的立意。
   “老干体”的鼻祖应该算是郭沫若。如其《满江红·庆祝九大开幕》词和《春雷》诗就堪称当今“老干体”之祖。其词云:“雄伟庄严,像沧海波涛汹涌。太阳出,光芒四射,欢呼雷动。万寿无疆声浪滚,三年文革凯歌纵。开幕词句句如洪钟,千钧重。大工贼,黄粱梦;帝修反,休放纵!听谆谆教导,天衣无缝。改地换天争胜利,除熊驱虎英雄颂。庆神州一片东方红,献忠勇!” 应景趋时,口号满篇,了无诗味。
  据考证:"干部","老干部",这些名词应该是解放后才有的.所以"老干体"显然是指现代的文事,有人把它追溯到唐朝的贾舍人,杜少陵头上去,未免离题太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