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香长溢棣华楼
黎兑卿(1916-1998),女,龙年诗人节国际征诗大赛中银牌奖获得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美国纽约四海诗社基本社友、湖南诗词协会及淮川诗社顾问、岳麓诗社理事、湖南电视台《乡间女诗人》主人公、影片《潇湘女》主要人物之一、一九八九年县妇联“当代浏阳女能人”光荣称号获得者。
黎兑卿女士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静斋先生为清末秀才,善诗,姊巽卿,善词,兑卿从小跟父姊研习诗词,功底深厚。父藏书二万余册,兑卿自幼好学且记性超人,悉读之。十岁,父以桂花为题命其吟诗,兑卿立马交卷,曰:
八月桂花香,风吹入我房。
嫦娥宫里树,莫教伐吴刚。
父亲欣慰,赏鸡蛋两枚。十三岁生日,其姊题诗以赠:
若莘有妹十三龄,上口偏能熟五经。
偷得余闲还觅句,木樨香里影亭亭。
兑卿迅即奉和道:
阿嬃驰誉在髫龄,谢女词章伏女经。
我喜肩随芳躅后,不须问字子云亭。
虽为巾帼,但正义之气、爱国之情不让须眉。一九三零年,国民政府平浏绥靖处大肆捕杀革命者,惨不忍睹,十四岁的兑卿填了一首《减字木兰花》寄愤:
平浏绥靖,镇压工农参革命。绑赴刑场,不讯供词便一枪。 壮声齐唤,再十八年仍好汉!血债须偿,纵是他生永不忘。
其父为之咂舌,恐惹祸端,急忙付之一炬。日寇侵华,她以诗明志:
木兰雄服去从军,女界英才信出群。
双手擘开封建锁,战袍血染作红裙。
才情为乡贤称颂。父母钟爱之,不肯轻易许人。一九四零年冬,毕业于安徽大学的青年军官王立中闻之心生爱慕,登门求婚,人虽英俊,不知才华如何?静斋先生令其填《调笑令》一首以献。王欣然应允,题曰:
秋去,秋去,黄叶飘零处处。东篱金菊丛丛,寒气森森早冬。 冬早,冬早,岭上梅花开了。
开头数语,倒也平平,然结句喜人,静斋笑纳,视之为订婚厚礼。终身有托,兑卿欣然命笔:
羞题红叶怨春华,花信春残未有家。
识字挽弓称快婿,良媒端合是梅花。
惜未能合卺,王立中即奉命率部赴鄂抗倭。兑卿题诗饯行:
国势危亡岌岌秋,枕戈何暇觅温柔。
愿酬壮志荣归早,斩罢楼兰赋好逑。
夫婿征战沙场,思念担忧时时萦绕心头,《踏莎行•书感》可证之:
三月烽连,八行书断。举头日近长安远。晴空霹雳万人愁,雨中鞭挞千夫怨。 沧海波扬,山河色换。桃花血染江南岸。前驱多少骨成灰,春闺痴冀重相见。
一九四三年兑卿二十八岁生日,久无音信的夫婿,寄来书函及照片,其心稍安,填《清平乐》二阙以劝勉之:
丰神依旧,颇觉英姿瘦。戎马仓皇尘涴袖,莫撷江南红豆。 遥知一往情深,休教壮志愁侵。纵是相逢缓缓,还期相印心心。
枕戈时节,效力心逾切。一月但期三报捷,不愿同心早结。 毛锥抛却从军,闺房敢累风云?我恨倭奴未灭,机中肯织回文?!
直到日寇投降,始得完婚,此时兑卿已是三十出头了。新婚之夜,应新郎之邀当众吟曰:
八载愆期会面难,一朝喜色上眉端。
从今管领春风处,莫种相思种合欢。
然而,不久后,她“莫种相思种合欢”的愿望竟成泡影。一九四八年春,她在蒲圻生下一女,取名蒲生,此时丈夫再次奉命调往荆沙,她怀抱百日婴儿返回故乡,从此一别就是二十九年!
兑卿婚后即在《和外子立秋有感》一诗中含蓄地告知丈夫,国民党腐败,有如行将凋谢的荷花、“凋零不待秋”的蒲柳,劝其别为之卖命。回乡次日,更是去信明告:
良禽知择木,歧路勿彷徨。
势已成鱼烂,胡仍作虎伥?
妖氛消正气,爝火熄朝阳。
不望勋名显,须留姓字香。
“爝火熄朝阳”爝火:火炬。《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此处语序倒置反其意而用之,意为“朝阳熄爝火。”朝阳者,指共产党八路军也。其见识高深,胜过多少须眉!为王立中日后决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解放战争中,丈夫认清了形势,参加了起义,但后来遭人陷害又被送进了监狱,一关就是二十几年。首先,音讯全无,不知丈夫是起义、战死还是去了台湾,直到一九五三年才得知其身陷囹圄,但她相信政府,也相信丈夫能够洗去污渍,重新做人:
莫馁风云气,休牵儿女情。
旧污勤洗涤,新境自鲜明。
磨尽白圭玷,凭他贝锦成。
烘炉经锻炼,宝剑更晶莹。
豁达、激励之情,感染和鼓舞丈夫度过了漫长而痛苦的牢狱生活,然而,兑卿女士自己却带着女儿,孤立无援,默默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劳改犯的家属,遭受的自然只有白眼和冷遇。她“隐姓埋名度劫波,任人呼作卖鞋婆”,担着鞋担,穿街走巷,深切体味着“落井亲朋多齿冷,赐环骨肉亦情疏”的世态炎凉。一九七六年,王立中被特赦出狱,才在“相看疑梦境”中“镜合圆依旧”, 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王立中平反享受离休待遇,夫妻俩才真正享受了夫唱妇随的快乐,兑卿女士的创作力也更加旺盛,格调转为高昂。她一生创作诗词三千余首,散失后仅存千余首。一九九一年挑选五百余首自费出版《棣华楼诗词》,惜编校、打印质量不高,错误不少,兑卿女士深为不满。我与兑卿女士未曾谋面,手头一册,有作者逐页亲自校正墨迹,当为善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