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17

楚诗双押韵,比唐诗更好听。

[复制链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发表于 2016-11-1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6-11-16 23:23 编辑

      说起楚诗,可见的最早文献应是在《屈辞》里,其中最为工整的应是《国殇》,全诗十八句,句句押中韵,并且同押一个兮字,十八句就象一串连珠,朗读起来非常好听,比唐代的排律更好听,且看: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楚诗发展到了战国末期,从原来的句句押中韵,到句句押中韵和尾韵,中韵连珠,尾韵发光。念读起来,不用谱曲,就已音乐萦绕,比唐代的律诗好听多了。且看刘邦的《大风》和项羽的《垓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1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次数太多了。

点评

屈原的《国殇》怎看的不象是秦楚大战,而是吴楚战场,你觉得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8 18:08
奇怪地是,朗读起来一点不感到厌倦,你不觉得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1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17 0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加一兮字太拖沓,楚辞以外不见用。

点评

屈原的《国殇》怎看的不象是秦楚大战,而是吴楚战场,你觉得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8 18:08
以外的小国小民族当然不见用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1-17 08:16
重复次数太多了。

奇怪地是,朗读起来一点不感到厌倦,你不觉得吗?

点评

觉得难受啊,可能原读法拖音很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15: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17 09:17
中加一兮字太拖沓,楚辞以外不见用。

以外的小国小民族当然不见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1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17 11:46
奇怪地是,朗读起来一点不感到厌倦,你不觉得吗?

觉得难受啊,可能原读法拖音很长?反正简单重复的次数太多不是好事。

点评

战国中期的楚辞基本是押中韵的,不单是押“兮”,也有押“些”或仄声字的,但大多押“兮”。因兮是语气助词,声音可大可小,声调可长可短,可随语言表达的感情随心所欲。后来,发现再押尾韵更好听,到了战国末期,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23:16
句句押韵的柏梁体,为何短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16: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1-17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1-17 15:47
觉得难受啊,可能原读法拖音很长?反正简单重复的次数太多不是好事。

句句押韵的柏梁体,为何短命?

点评

屈原的《国殇》怎看的不象是秦楚大战,而是吴楚战场,你觉得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8 18:08
句句押韵不好写。唐代一首律诗只不过四个韵脚,大多数人都作不来,还得几个韵相押,偷换概念美其名叫同韵部,连同韵部都押不来,便叫邻韵部。那么,可想而知,一首八句诗就得找八个同韵字,难度无疑比唐代律诗大一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23:28
应该也是太难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1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17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17 16:26
句句押韵的柏梁体,为何短命?

应该也是太难受了。

点评

句句押韵不好写。唐代一首律诗只不过四个韵脚,大多数人都作不来,还得几个韵相押,偷换概念美其名叫同韵部,连同韵部都押不来,便叫邻韵部。那么,可想而知,一首八句诗就得找八个同韵字,难度无疑比唐代律诗大一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7 2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1-17 15:47
觉得难受啊,可能原读法拖音很长?反正简单重复的次数太多不是好事。

战国中期的楚辞基本是押中韵的,不单是押“兮”,也有押“些”或仄声字的,但大多押“兮”。因兮是语气助词,声音可大可小,声调可长可短,可随语言表达的感情随心所欲。后来,发现再押尾韵更好听,到了战国末期,基本都是每句押两韵。如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7380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9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17 16:26
句句押韵的柏梁体,为何短命?

句句押韵不好写。唐代一首律诗只不过四个韵脚,大多数人都作不来,还得几个韵相押,偷换概念美其名叫同韵部,连同韵部都押不来,便叫邻韵部。那么,可想而知,一首八句诗就得找八个同韵字,难度无疑比唐代律诗大一倍以上。因此,战国末双韵句句押的楚诗,基本都是三至五句。如项羽的《垓下》是四句,刘邦的《大风》只有三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