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色年年绿涨深,东君一别邈难寻。
红颜早付潺潺雨,白首犹存耿耿心。
老去镜圆今夕梦,归来人剩旧时音。
行舟欲系千斤石,又怕寒生隔岸衾。
2004年9月,在“沈园杯”中国爱情诗词大奖赛中,王巨农先生这首《无题》一举获得全国一等奖,奖金一万元。一万元奖金,在当代诗词大赛中算得上相当丰厚的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品主人公却是付出了差不多一辈子的幸福,其代价是无法估计的。
《无题》中所描写的,是一个发生在湖南浏阳乡村的真实故事。作品中女主人公姓黄名鹃,自幼聪明伶俐,曾跟随兄长饱读诗书。十八岁那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一般的她,与一位英俊潇洒的国民党军人结婚了。新婚燕尔,男欢女爱,沉浸在无比甜蜜的爱情生活中,可是,好景不长,1949年9月,结婚仅一年多,丈夫就离开她到台湾去了。她和孩子相依为命,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在艰难、孤独和期盼中,她挥泪吟道:
湘妃泪竹杖年年,竹上斑痕已万千。
碧海青天无限恨,倚窗空对月儿圆。
难忘话别傍疏篱,半岁娇儿吻父颐。
搔首问天谁负我?卌年虚度菊花期!
一水之隔,毁掉了多少家庭,留下了多少遗憾!这血泪凝成的,就是当代最揪人心的闺怨诗!!纵是铁石心肠,读之也当动容!!!
就在黄鹃苦苦思念之中的1989年,丈夫终于回来了。泪眼相视,恍如梦境。丈夫见四十年来妻子矢志不渝,当年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也早已当了父亲,感慨万端,唏嘘不已。他想留在妻子身边,永不分离,以弥补妻子于万一。妻子也盼望着与丈夫朝夕相处,安度晚年,然而,当她了解到丈夫在台另有妻室时,一团同情的烈火又苦苦煎熬着她。她不愿自己所受的痛苦转移到另一个女人身上:“你还是回台湾的好。今生的苦难,由我一人承担……”
爱情是伟大的感情,而黄女士的这种感情,又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王巨农先生被女主人公这种金子般闪光的感情深深地感动了。他拿起了自己那现实主义的诗笔,记下了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听了,未加任何雕饰,就一口气写下了‘柳色年年绿涨深’这首《无题》诗。”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事实就是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文艺家,都必须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才有可能写出反映现实生活,富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来。我们应当感谢王巨农先生:感谢他向社会奉献了又一精美的精神食粮,感谢他为文艺创作如何联系现实生活作出了又一典型的示范;我们更应当感谢广大的工农兵群众,他们用自己的气力、汗水、血泪乃至生命,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