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口条
(2014-10-4早3点半-5点)
这标题来自一个典故,毛主席逝世前,曾写给华国锋几个字——注意国内。那字是颤抖的,当时主席说话含混不清了,张玉凤就拿纸笔,他写给华国锋看。
10月3日晚,外屋看《战神》,躺着看,脑袋混浆浆。从天黑就折腾看,越看越迷糊,这部剧一个劲是厮杀场面,手法单调,似乎是编导脑袋缺弦儿。没趣,就去遛弯。小城西直路上,建筑物已经饱和,就像主席所说的那样,国际上形势大局已定。
晚10点半下楼,夜间小区里停满了车子,南门卫门半敞半开。是双城门,里撇关着,外撇张开。何必如此虚掩着呢,屋里监控录像始终运行着。这几天,是老汉在这头值班,老太太去另一处。他老两口承包了两处,看大门的差事。
从这到西门,一里地不到,想北上那粥铺。顿了一下,还是南下,以期再能回忆起什么。往南,靠近我的母校绥化师专。夜空空的,大街空荡荡,我脑瓤子也失忆了。
南二南三路之间,比较宽。道东那抹斜子楼,最北头的那“老三抻面”还在啊,没挪走!我记错了。倒是道西的“老七抻面”真的没了。城市发展的太快,眼花缭乱,让我发生错觉也很正常。
南四,大兴水果卖场,往南那一溜,直到小五路口,这时辰都打了烊。“回味居”是老店了,原来,扼守小五路口北侧(南侧原来是老式食杂店),北挪了也只是咫尺之遥。这是二十年的老店,故址就在“奇异幻境网吧”那儿。
往天这时辰,“地下城”那街口,还灯火通明,小贩子迟迟不散。可能缘于今天突然降温,加之国庆长假,学生回家,流动人员断流,夜景就一落千丈了。还有一个小贩,固守在那,不知还能等到几个食客。
夜间,人们都去烧烤店,冷了吃锅子或烧烤,才是王道。我这一路上看到的,从大胡子烤串,到师专,直到靖宇胡同,都灯火高挑。烧烤店是小城的长明灯。晓梅烧烤,毗邻金岛宾馆,从那浴池出来一大群男的,钻进了那烧烤店……
南小五路入口,一地鸡毛,是烤串签子之类的垃圾。小广场里,南侧一溜黑了,快餐店都黑了门脸。只有姓白的那家,还掌着灯火。北侧,辣百川亮着灯,也门庭冷落。群方网吧,空座率惊人。这里太黑,我迅速拔脚离去,钻出长顺胡同,俩醉鬼在那撒尿,沙沙尾随着我。不过,我还是有些反盯梢的经验。
走夜路,就像做秘密工作的人,一个小小的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错。
我甩掉了尾巴,他们无非图财而已,至于害不害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一路神游,有惊无险。也好,姑且就把自己视作梦游。大街上,夜景倒是花哨,可背离我实际的观察目标。直到小胡同里,才出现一两处“材料”。所以我曾拟题《注意胡同内》,后改作《口条》。
一处材料是清真寺。这是一座“消失的清真寺”,名存实亡,没什么法事和香火。不过,幽静到了极致也是好事,在这,它孤独了二三十年。我一入这座城市读书,直到毕业离开,直到去年,它始终宁静如故。它是孤单的,今夜,孤单得只剩下一座山门,孤零零矗在那。山门上荒草横立,风一吹,窸窸窣窣。这已经是建筑工地了,灯火通宵达旦,灯影之下,这尊山门触目惊心。
我自己来过这多次,和紫华也来过。就是今年秋没过来,这才几天的事,面目全非了。一座古刹被拆掉了半截!拆了的是院落的北部,那两所老红砖房,扩充了地皮,才开工。原来,北侧有块空地,种二年菜园子了被人,原来迟迟不加盖,就是等拆占呢。
好一个拆字,有种种说法,拆建、复建、扩建、拆除。而这里,是赤裸裸的拆占。楼体已起了三层,露着第四层的钢筋茬子,刺向夜空。底下临街这边,像是大的商服。东西格局很长,恰好甬路那么长。
清真寺在尽里头,甬路以北,原来的大树很雄伟,算是古树了,却一棵不见了。那树上吊着牛皮沙袋,有一家武馆,不知哪个高人隐居于此。
今夜,大塔吊影绰绰的,横臂于此,我想到电视剧《失踪的上清寺》。
另一处材料是小棚子。靖宇小学东门道东,那胡同南侧,楼下的彩钢房、简易棚都被拆了,有些是招租的。上两天,临胡同的那棚子被拆,一副狼藉,原来那是烤串或做冰奶的。城管执法也真够狠的。这是拆除违章建筑。
我绕逛一大圈,还是回到“联谊粥铺”。这么深的时辰,别处贵死了,不适合我,只有这还便宜。今夜,她家换了另一拨人马,都熬不住,抱头坐着打瞌睡呢。归途,我记起故乡的一个词——口条,就是指猪舌头,当然是烀好的,熟食,那可是下酒的上等菜了。
这座城市,越来越像猪的口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