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8|回复: 22

致香港诗词论坛诗词理论版块常驻诗友的一封公开信

 关闭 [复制链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1-1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1-15 09:55 编辑

致香港诗词论坛诗词理论版块常驻诗友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香港诗词论坛诗词理论版块常驻诗友:
你们好!
注意到林金建先生在拙作“被低估的陈子昂 ”板凳上的跟帖:
“诗要有氛围才行,于今整个社会都在讲求金钱,人心浮躁,那来真诗。纵观历史没有一个朝代象今天这样弥漫铜臭味,中国文化精神已消磨殆尽。”
同时注意到林先生在如观先生“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好诗词这一文化名片”8楼的跟帖:
“问题是时下中国没有一个是真诗人。”
林先生这话的确够大胆,也直接促成笔者草就这封公开信。在此,首先想向林先生及与林先生持同样观点的朋友请教的是:如果时下中国没有一个是真诗人,那么成千上万各色人等或用中古读书音或用现代读书音大量炮制的或齐言或杂言、分行排列、合辙押韵、看上去像诗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真没想到林金建先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过并不感到震惊,因为笔者对当今诗词界的观感尽管不像林先生那么悲观,可也没好到哪里去。窃以为时下真诗人和真诗都还是有的,只是太少,少到与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名义上的日产诗量严重不相称而已。
其实,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认知,笔者才就有关诗词理论与实践问题与诸位先生进行了初步切磋交流。过程中,由于话赶话,言语之间难免失于过重,实在抱歉!
二〇一九五四素来心慈面软,恻隐之心甚重,况且与大家均属远日无冤近日无仇,真的不想得罪任何朋友。然而,为了数以千万计血气方刚的莘莘学子们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为了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大义,为了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文艺复兴,有些话却又实在是不能不说,如此而已。
此间,我一直是试图拿你当诗人或诗词理论家来看的,起码是非常乐于看到有朝一日你能成为真正的诗人或诗词理论家,否则不会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与君等切磋交流。
日前,言哉先生在拙作“自责 ”下7楼的这段跟帖曾让我好生难过:“几个装神的丢了面具自然是话少了,输家赢家都没事干了。”说句心里话,其实没有赢家,我是作如是观的。试想,你不快,我也不快,都没了心情,哪里还有赢家呀?诗词需要合适的环境,为诗需要适宜的心境,对此我是有深切体会的。无意中叨扰了老哥哥老姐姐们的清修,真的很难过,实在不好意思,再次说声抱歉!
不论你是否同意林金建先生的观点,也不论你是否理解二〇一九五四的良苦用心,都真诚希望你能心情舒畅、身体健康!真诚祝福你的诗树在有生之年能够真正生发一两枝并跻身历代诗林!
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生命,此际也有不值之感,我也该闭门思过,深刻反思一下 了。就此别过,后会有期。顺颂
政祺、冬祺!
                                                                                     二〇一九五四拜呈
                                                                             丙申年十月十五于灯下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15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严格意义上说时下中国没有一个真诗人,这是时代的悲哀!为啥不敢承认呢?

点评

诚如是,则各类大小诗词作坊均可休矣。 诚如是,则不仅是时代的悲哀,更是整个诗词历史的悲哀,也是以拼平凑仄为能事者的悲哀。 诚如是,则林先生对主帖中的这个疑问又将作何解释呢? “在此,首先想向林先生及与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1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15 0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闭门思过好态度,清朝入主中原,强迫大明遗老留辫子,这是形式主义,故大明遗老不从,就民族与文化的深厚内涵来说,留辫子是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在旧体律诗格律上添个新韵,和留辫子差不多。

点评

其实我是一直尝试拿你当诗人和诗词理论家的,遗憾的是尊驾让我大失所望。唉,太悲催了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15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纠缠新旧韵之争毫无意义,心里没有人民用什么体式,用什么韵都不可能写出好诗。脱离现实,缺失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与敬畏,是时下诗词的通病。

点评

心里没有人民,用什么体式、用什么韵都不可能写出好诗,呵呵,不无道理。 可是,心里若有人民,能用全国人民都读不出并且听不懂的唐宋古音写诗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1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1-15 10:10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1-15 02:53
就严格意义上说时下中国没有一个真诗人,这是时代的悲哀!为啥不敢承认呢? ...

诚如是,则各类大小诗词作坊均可休矣;诚如是,则不仅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整个诗词历史的悲哀,更是以赝平伪仄愚弄国人为能事者的悲哀;诚如是,则林先生对主帖中的这个疑问又将作何解释呢?
在此,首先想向林先生及与林先生持同样观点的朋友请教的是:如果时下中国没有一个是真诗人,那么成千上万各色人等或用中古读书音或用现代读书音大量炮制的或齐言或杂言、分行排列、合辙押韵、看上去像诗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点评

是诗,但不是人民需要的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1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和诗是环境的产物,没有赐金送还,没有安史之乱,李白杜甫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诗人。喜欢诗的人占绝大多数,喜欢写诗的人为数不多,能写的微乎其微,历来如此。唐代几百年,知名诗人也只有二千三百多位,保存下来的作品也只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希望刚刚复苏的当代诗坛名家荟萃佳作如林太过奢望了。当代有真诗人也有佳作,我所读到的有些作品就可与唐宋佳作并美甚至超越唐宋的,持之以恒,大浪淘沙,自然会蔚为壮观。因此,我的观点是不可要求太高不可盲目乐观也不可盲目悲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号召鞭策也无济于事,顺其自然吧。



点评

至于当代有诗人也有佳作,对此我也认同。可是学堂先生“我所读到的有些作品就可与唐宋佳作并美甚至超越唐宋的”之说恐怕又言过其实了吧? 果真有超越唐宋的作品,何不推荐给大家共同观摩学习呢?恳请学堂先生转来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11:44
诗人和诗都是环境的产物,这话无疑是对的。可赐金放还之前,李白便已颇具诗名了,赐金放还造就李白之说恐怕有失牵强吧?经历俺是之论者也并非只有老杜一人,别人怎么未见杜甫之伟大呢?成就老杜者恐怕也并非安史之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1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1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1-15 10:07
诚如是,则各类大小诗词作坊均可休矣;诚如是,则不仅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整个诗词历史的悲哀,更是以赝平 ...

是诗,但不是人民需要的诗。

点评

呵呵,在林先生看来,成千上万各色人等或用中古读书音或用现代读书音大量炮制的或齐言或杂言、分行排列、合辙押韵、看上去像诗的东西都是诗,却又不是人们需要的。这个说法倒是蛮新鲜的。那么,那些不是人民需要的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5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1-15 10:29
是诗,但不是人民需要的诗。

呵呵,在林先生看来,成千上万各色人等或用中古读书音或用现代读书音大量炮制的或齐言或杂言、分行排列、合辙押韵、看上去像诗的东西都是诗,却又不是人们需要的。这个说法倒是蛮新鲜的。那么,那些不是人民需要的诗又是谁需要的呢?作者又为何大量炮制,乐此不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1-15 10:08
诗人和诗是环境的产物,没有赐金送还,没有安史之乱,李白杜甫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诗人。喜欢诗的人占绝大多 ...

诗人和诗都是环境的产物,这话无疑是对的。可赐金放还之前,李白便已颇具诗名了,赐金放还造就李白之说恐怕有失牵强吧?经历俺是之论者也并非只有老杜一人,别人怎么未见杜甫之伟大呢?成就老杜者恐怕也并非安史之乱一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1-15 10:08
诗人和诗是环境的产物,没有赐金送还,没有安史之乱,李白杜甫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诗人。喜欢诗的人占绝大多 ...

至于当代有诗人也有佳作,对此我也认同。可是学堂先生“我所读到的有些作品就可与唐宋佳作并美甚至超越唐宋的”之说恐怕又言过其实了吧?
果真有超越唐宋的作品,何不推荐给大家共同观摩学习呢?恳请学堂先生转来几首,也让我等众人开开眼何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