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1-12 19:06 编辑
甘露尚未建寺,何来刘备招亲?
在“唐宋均非凭借查阅《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为诗填词的”主帖中,笔者已然明确指出:
“大家知道,金亡于1234年,宋亡于1279年,王文郁和刘渊的《平水韵》表均成书于南宋末年。一般认为,金人王文郁的《平水韵》表成书于1223年,距金亡只有11年,距宋亡也不过55年;也曾是金人的刘渊《平水韵》表成书于1252年,其时金国已亡,距宋亡则只剩27年。《词林正韵》问世更晚,直到清嘉庆年间,才由江苏吴县人戈载编纂完成,与唐宋之士为诗填词隔着好几百年呢。”
针叶林先生曾临过该帖,也知道唐宋诗词不合二韵甚至状元诗不合平水韵并非个案的基本事实,却仍然在“唐宋究竟采用何韵为诗填词”沙发上信口开河:“唐宋至民国时期有记载的律诗皆是押平水韵。这不需要争论 。”以致小山羊先生用涂红加粗字体针对针叶林先生的说辞如此幽了一默:
“鲁智深倒拔垂柳
唐人写诗用韵,依据宋朝的《平水韵》;
唐宋填词用韵,依据清朝《词林正韵》;
唐宋写诗格律,依据清朝《声调谱》
唐宋填词格律,依据清朝《白香谱》”
实不相瞒,笔者对针叶林先生等人瞪着眼睛说瞎话的论辩之道实在不敢恭维。若说平水韵大体上或基本上涵盖了唐宋诗人用韵实际,显然情有可原,若说“唐宋至民国时期有记载的律诗皆是押平水韵,”而且“这不需要争论 ”,就严重偏离诗词学术之道了。这里毕竟是诗词理论版,总得讲点起码的逻辑才是,针叶林先生诸如此类的所谓交流,真的让我无语,也无意继续叨扰有关人等的清修了。不过,还是得留下一句话提供针叶林先生以及与针叶林先生同执一词的朋友们慢自玩味:甘露尚未建寺,何来刘备招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