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出路,概括起来一句话:那就是格律形式要从严,语言声韵要换新。
众所共知,千百年来,中秋月饼年年做,都是那个馅,但款式一年比一年精致,价格市场比拼的是月饼的形状,图案,字语和花纹。即使同一厂家,同一品种,馅料,饼形和图案一模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字迹和花纹清晰,一个字迹和花纹模糊而已。字迹和花纹模糊的比字迹和花纹清晰的,一个月饼少卖三元,甚至五元钱也少有人问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们,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精致美观,不喜欢粗制陋造的东西,这就不是单凭一个实用两字所能说明得了的,因此,诗的格律就象月饼的形式,要从严从精,不断地往精工发展。否则,不仅买不出好价钱,甚至会亏大本,更有甚的是会无人光顾。
说律诗的语言要换新,是说律诗的语言要用现代白话,现代词汇,贴近现代社会生活语言,尽量少用古汉语古词汇,除非这个古词汇现代还在广泛流行,“之乎者也”就免了吧。
说起律诗的声韵要换新,为何要换新呢?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只有共同语言,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当前中国的共同语言是普通话,此点毫无疑问。因此,格律诗的声韵只有消除古平水,换用普通话,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