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90|回复: 73

原则永远不会过时,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原则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6-11-3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1-3 18:45 编辑

前面讲了发明火车的例子,一开始火车是在马路上跑的,并且没有马车跑得快。一件新产品的从创立到成熟,必须要经过后人不断的努力去完善。

在唐代“发明”了律诗之后,宋人看到唐人的平韵尾太单调,句子及字数太整齐划一,于是发展了律诗的一种“实用新型”的“新产品”-----宋词,并且给他作了外观设计-----“平水韵”及词韵。

后人继续总结了律诗,创立了“拗体理论”、“孤平理论”等。我们后人创立的这些“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一些理论都必须要遵守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律诗的三要素:平仄变换有序、用韵规范、对仗工整。

我们订立律诗的三要素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来判断是非标准的。我们创作的律诗,只要是违背了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条,他就不再属于律诗,这个诗体的性质就发生了质变。

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三要素,就可以衡量一切诗体究竟属不属于律诗,一切的诗词理论是否违背了律诗的基本原则。

这三要素的选择很重要,必须要宽严适中、概括得体,必须要有助于律诗的发展。按照这个原则,宋词应算作是律诗,拗体诗也应算作是律诗。但是孤平不能算作是律诗,孤平之后诗的整体音律就会被破坏,就不属于“平仄变换有序”了。

象“撞韵”、“挤韵”这类诗也应当算作是律诗,只不过他是属于不完美的律诗。

所以,我们要理解《平水韵》创立者的良苦用心。他何尝不想编撰一部象今韵那样韵部分配合理的韵律表呢?对于任何一位音律学家而言,如不考虑到任何传承问题,编一个那样的表并非是多难的事。但是他要考虑到承上(秉承唐韵遗风),与启下(明确规范用韵,传承于后人)等诸多问题。这就是我们《周礼》的精神,誓死护卫传承、护卫社稷。

宋人完全有条件和有能力去编一部近于完美的韵律表而为什么没有去编?如观的意思是在说,宋人如要把唐诗弃之不顾,去创立一种完美的新韵早就去创立了,何必要等到现在呢?

这个问题是给了今人一个启示,既然了解到了古人的良苦用心,我们今人应当反思,我们有些人的行为究竟是在维护律诗的三要素,还是在去破坏它。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3 1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宋人作词用当时韵(即词林正韵),写近体诗都依唐朝韵编的《平水韵》。五四先生一直回避这个问题。

点评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发表于 2016-11-4 08:29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4 0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总结的“律诗的三要素:平仄变换有序、用韵规范、对仗工整”中所指的“律诗”,也许只针对那种唐朝后期发展成熟,后人总结出来的5、7言8行和5、7言排律的吧?
因为若成为“要素”,就必须要全备,缺一不可;可是,在许多绝句和许多宋词中是没有“对仗”的,当然,“工整”也就无从谈起了。

点评

格律体,又分为有韵和无韵两种。 有韵格律体,其格律是三要素,即:节律、声律、韵律。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无韵格律体,其格律诗两要素,即:节律、声律。例如:四六声律骈等。 对仗,不属于格律范畴。王力主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2:07
十六字令·秋 词 胜利 秋。硕果飘香五谷收。枫如火,吸引客回眸。 秋。宿雨潇潇下不休。西风紧,落叶自漂流。 秋。萧瑟西风心上忧。征鸿去,一步一回头。 七令•秋吟 (词林正韵) 文*山长水远 秋! 露密,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1:24
“形散而神不散”,宋词是律诗的一种变体,所以他肯定具备律诗的要素。宋词有对仗,我们仔细观察,它的绝大部分词牌都有对仗句,只不过他的表现形式很繁多,有递进式对仗、层进式对仗、上下阕对仗等。这样分析下来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0:42
提“律诗三要素”是合适的,一般论及几要素时,律诗不和词合在一起论的,绝句一般也除外。因为绝句意指“截句”,截取律诗的四句,而律诗的首联和尾联是不要求对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1-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1-3 20:43 编辑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6-11-3 19:17
如观总结的“律诗的三要素:平仄变换有序、用韵规范、对仗工整”中所指的“律诗”,也许只针对那种唐朝后期 ...


“形散而神不散”,宋词是律诗的一种变体,所以他肯定具备律诗的要素。宋词有对仗,我们仔细观察,它的绝大部分词牌都有对仗句,只不过他的表现形式很繁多,有递进式对仗、层进式对仗、上下阕对仗等。这样分析下来其实没有几个词牌是真正不对仗的。如有时间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词牌去具体分析。

唐诗好比是楷书、行书,宋词好比是行草、狂草。但是这种行草和狂草也不是完全随意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绝句确实是一个特例,但是原则上也应该要求是对仗。比如《登鹳雀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3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3 20:00
提“律诗三要素”是合适的,一般论及几要素时,律诗不和词合在一起论的,绝句一般也除外。因为绝句意指“ ...

我并没有说“律诗的三要素”的说法不对,而是说这个“律诗”的名称应该是非常狭义的,它的范围只限定在“唐朝后期发展成熟,后人总结出来的5、7言8行和5、7言排律”之内。当然,后人仿写的“律诗”也要仿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6-11-3 19:17
如观总结的“律诗的三要素:平仄变换有序、用韵规范、对仗工整”中所指的“律诗”,也许只针对那种唐朝后期 ...

十六字令·秋
词  胜利

秋。硕果飘香五谷收。枫如火,吸引客回眸。
秋。宿雨潇潇下不休。西风紧,落叶自漂流。
秋。萧瑟西风心上忧。征鸿去,一步一回头。


七令•秋吟
(词林正韵)
文*山长水远

秋!
露密,霜稠。
凉雨散,冷风收。
开菊巷里,闹鹊梢头。
漫山红叶酷,遍地稻香留。
硕果满园共喜 旺财盈户齐讴。
欣观美景怡情悦,乐看丰年夙愿酬。

减字木兰花·秋怀
文/猫咪

一池彩墨,早把山川披锦色。
摆案轻书,半简秋思赋草庐。
晚风儿弱,独倚轩窗听叶落。
月影幽怀,悄唤吴刚捧酒来。

卜算子莲
作者:希望飞扬
出水立横塘,倩影亭亭瘦。尖角凌波独自开,邀月黄昏后.
翠扇送清香,睨视轻佻柳。但愿居官若白莲,大节无污垢.

我们先列举几首宋词,看看有没有对仗?既然列举了三要素,肯定要适合所有律诗,包括律诗的变体:宋词。

绝句是特例,绝句其实就是律诗的一半。古人写绝句的含义是什么?绝字何解?就是登峰造极之意。古人去写绝句的潜台词就是:我写的诗是奇句,将会登峰造极。只需写四句就足够了,无需再去写后面四句。如果再去写就画蛇添足了,会产生败笔。

不象我们今人随便写上四句只要合了格律就叫绝句,古人是不好意思那样随意写的,注重炼字,所以唐诗的质量普遍都高,这也是原因之一。



点评

纥那曲:单调二十字,四句三平韵。 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恨情。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这个有对仗的要素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1-3 21:24
十六字令·秋
词  胜利

纥那曲:单调二十字,四句三平韵。
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恨情。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这个有对仗的要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新月:单调二十字,四句两仄韵。
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这个有对仗的要素吗?

点评

这种四句是绝句或是古风的变体,绝句我解释过了,本是律诗的一半,另外四句本应该写而没有写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0

回帖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6-11-3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宣和:单调二十二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
张可久
云影天光乍有无,老树扶疏。万柄高荷小西湖,听雨,听雨。


——这个有对仗的要素吗?

点评

这种上下句相对呀,可视为是一种宽对。 听雨,听雨。把句子断开是一种变形,用重词来加重语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 2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2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