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6-11-1 17:40 编辑
又发现一个性格特殊十分倒霉穷诗人 张石醒,笔名怡然,号五指山人,1946年生,广东陆丰人,高级国学师(见“中国国家专业人才网”,证书编号:ZXZ165515)。下岗后,每月只有不足200元的生活费。(第二年内退的干部每人每月有800多元内退工资)据说该领导还特意找组织部门的负责人说:“一分钱也不要给张石醒。”他是想置我于死地啊!幸亏我属于国家正式干部,才不至于连200元生活费也没有了。其实,就连这么点生活费也不能正常发放,有时几个月才发放一次,因此,我经常没钱买米和买菜。继室嫌我穷,嫌我没有本事当官而离开了我。在老婆孩子离开的那几年,我经常是两块钱买7个馒头对付一天。每天都要反复默念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曾经产生过用自杀来表示抗议的念头,但回头一想,不行!我不能死。 张石醒先生在其书中自叙可知:1984年至1986年,他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攻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党政管理干部专修科期间,结识了通什市(即今五指山市)个体医师兼诗人陈绍炳,开始学诗;1996年,与新疆《绿风》诗刊主编石河通信。通过与这些诗友的交流,到2012年为止,已创作诗词5000余首,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当代八大文化圣贤”称号。张先生经济颇为拮据,他郑重答复:“我是不会要你的钱的。我虽穷,但我所出的几千本书,大多数是送给朋友的,我从未要过他们的钱。当然,先前也有同学和朋友帮助过我,我也不客气。其实,我之所以能出书,除了我贷款1万元,向朋友借了上万元以外,还有我小学时的同学、加拿大爱国华侨刘振初先生资助了我两万元。我出书买书花去不下十万元,现在仍有数万元的债务,我以后会慢慢偿还的。我的《怡然诗文选(上集)》出版一千册,现在只剩下十来本了。我现在只能送给我的好朋友了,一般的人我是不会送的。自叙身世的部分,如《佳节忆人生》:“父母撑持苦,家贫别校园。十六务农去,十八已扛枪。六载从军旅,退伍复还乡。任职村干部,斗地兼斗天。兵团来召唤,响应赴南疆。初时居海口,警卫带青年。工作微起色,也曾受表扬。为人心耿直,眼睛只看前。明知遭暗算,自愿下农场。发妻不理解,别扭闹经常。两年电大后,仍把秘书当。心坚偏嫉恶,屡受小人伤。命蹇难为用,又将苦果尝。继室恋城市,携子玉林还。……”这首诗基本概括了他艰辛的大半生,而现状正如他《除夕》一诗所述:“家家痛饮团圆酒,我独唯存破碎心”,他不禁要伤心地质问:“又何故,梅开二度,依然枯槁?”他尽管受尽挫折,对邓小平逝世等重大事件,总有长诗以寄怀。张先生身为世界文化圣贤之一,也不得不屈尊给打电话,要求为他网上投票。他还希望介绍福建的房地产商,介绍费均分云云。2005年退休时才有708元退休金,到现在才增加到1500元,经济十分困难。继室没有工作,她就得外出打工。而我已是66岁的人了,又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1963年12月应征参军,历5年零4个月的军旅生涯。退伍还乡后于1969年4月被选为洋口大队革委会主任。1970年9月应召加入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在海口兵团供销处工作。1976年10月自请调来南方农场工作,先后任会计、秘书、党总支书记和场志办公室主任等职。1998年2月下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