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1|回复: 25

彷徨——欲启基户放众生入塔遇阻有记

[复制链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2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彷徨——欲启基户放众生入塔遇阻有记

连日来,为了诗词公益,为了普及基本诗理、基本韵理以及高级诗理、高级韵理等等,无意中得罪了不少朋友,个别朋友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之下,更被逼得语无伦次,窘态毕现。
比如,A先生在“吟者先生曾经呼吁过渡期内新韵作品用韵宜适当放开”17楼说:
“崩、声、风存在于耳舌之间,可惜就是不押韵,没有韵味,能算律诗?
先去学好普通话,别外行到底!”

五四答曰:
“尊驾若说这几句不是诗,我自会欣然接受,因为纯属戏作。比这首相对好得多的我都不敢称诗,几句戏作当然就更不敢称了。逗趣而已。
可是,若说崩、声、风三字不押韵,我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了。A先生乃教师出身,年龄也不算大,未知你是怎么教学生的?

A先生仍然振振有词:“你读不准普通话,这是事实,争辩没有用。”五四反而不忍继续追问了,因为崩、声、风三字按现代读书音分明是押韵的。若再追问下去,A先生就无所措手足了。

再如,B先生在“”沙发上说:
“只有否定所有近体诗,才能否定平水韵。所以吟者应考虑怎样消灭唐诗。焚书坑儒?得等你当了秦始皇才行~:P”

五四郑重地在板凳上答曰:
"吟者也好,二〇一九五四也罢,我们从未否定平水韵,我们否定的只是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的非诚信现象和胡乱意淫平水韵的不雅之举。{:1_100:}"

B先生依然在地板上瞪着眼睛说:
用任何方言或用普通话读平水韵诗皆可读出音乐美,所以他们都可以算是平水韵,你也没法否定,只能猜测~~”结果也是害的我再也无心争辩下去,因为中古平水韵根本不是这样的,怎能如此作践中古平水韵呢?若争辩下去,B先生肯定也是无法收场。

又如,C先生干脆王顾左右而言他,置五四本人、无味不成诗、韵乃声韵等高级诗理和基本韵理于不顾,转而无端攻击根本未在本论坛露过面的吟者先生去了。请参见国学纵横链接“吟者反平水韵的目的何在?”和本版链接“吟者反平水韵的目的何在?”。

大家知道,吟者先生以及我等追随者都曾不只一次地有过“本人向来不敢称诗,一首都不敢”之类表述,可C先生居然视而不见,仍在“试评晓风轻送先生敢于人前称诗的五首作品之总论”七楼胡扯什么“在他(指吟者)的眼里,除了他的诗,当今世上所有人的诗都该烧掉的。他已经狂妄到无耻的程度了。”瞧瞧,人家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公开表示一首都不敢称诗了,C先生仍然如此咬着人说话,奈何?

另有D先生也在“《切韵》的注音特点是以不变应万变”6楼瞎说什么:
“平水韵之所以传承过千年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切韵》的上切字与下切字的模糊注音。
既然字的读音可以依据人们的习惯而改变,那么某两个看似韵律差异很大的字被进行了邻韵同押也是按照很多人的习惯形成的,这就是平水韵诞生的合理性。”

当言哉先生如此质疑时:“韵律差异很大怎么可能邻韵同押,语气改变的只是声调。你把读错的作为平水诞生的理由可就是乱说了。”

D先生同样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接招,以致言哉先生不得不如是回复:“:D鸡同鸭讲。”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窃以为,不能就双方分歧的焦点问题正面开展学术层面的正常论辩,而刻意岔开话题,或插科打诨,或扣帽子打棍子,甚至进行无端人身攻击,已经成为制约有关学术研讨走向深入、开展健康学术交流的痼疾。忽然想起言哉先生的“玲珑塔”果然非虚,五四继续逗留下去还真是怪折磨人的,也颇费踌躇啊。

欲启基户放众生入塔遇阻有记
玲珑塔下聚歪才,久叩正门犹未开。
手背手心都是肉,踩谁过去也伤怀。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2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ABCD等人不会自动投降,花精力给傻瓜开光没啥意思,本来就不会被记好,不如留点精力顾自己。

点评

所言甚是,他们不识好人心啊! 无可救药,赶明儿不理他们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4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24 21:44
ABCD等人不会自动投降,花精力给傻瓜开光没啥意思,本来就不会被记好,不如留点精力顾自己。 ...

所言甚是,他们不识好人心啊!
无可救药,赶明儿不理他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4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涉及五四用韵,本人只录两首作品:
其一
字练词达律也,通篇无处觅心
成行成句难成诵,底事从来不脸
致潭州雨梦先生
问君何事又装,料是词穷钝笔
自诩深谙平水韵,原来不会宋唐

第一首五四不承认是自己的,本人追问究竟是引用何时何地何人的?没有回答过,第二首,则没有否定是自己的。请问:哪一首押韵是“崩、声、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4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四引用的那个跟帖发言:“崩、声、风存在于耳舌之间,可惜就是不押韵,没有韵味,能算律诗?
先去学好普通话,别外行到底!”
原文分两段,不要强拉在一起。“崩、声、风”,国语和普通话初期,风读fong,后来字典有所变化,这样的字还有多个。

点评

别转移话题,说你言伪而辩呢。拽!接着拽! 呵呵,你怎么没扯到晚清官话厘定初期去呀? 罢了,毕竟相识一场,好歹给你留点面子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0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4 23:42
五四引用的那个跟帖发言:“崩、声、风存在于耳舌之间,可惜就是不押韵,没有韵味,能算律诗?
先去学好普 ...

别转移话题,说你言伪而辩呢。拽!接着拽!
呵呵,你怎么没扯到晚清官话厘定初期去呀?
罢了,毕竟相识一场,好歹给你留点面子吧。

点评

说你用韵不符合普通话实际,是从你作品中ing/ong/eng通押看出来的,至于韵母-i与i是否视为一韵,则不得而知。所以,要你学会普通话,是从你ng/ong/eng通押而言。 至于风,目前当然是读fen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0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5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5 00:02
别转移话题,说你言伪而辩呢。拽!接着拽!
呵呵,你怎么没扯到晚清官话厘定初期去呀?
罢了,毕竟相识一 ...

说你用韵不符合普通话实际,是从你作品中ing/ong/eng通押看出来的,至于韵母-i与i是否视为一韵,则不得而知。所以,要你学会普通话,是从你ng/ong/eng通押而言。
至于风,目前当然是读feng。

点评

窝人哪懂普通话呀,ing不跟ong押没错,可engong是可以宽押的,这他哪懂啊,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08:09
学堂先生如此言伪而辩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君我围绕“崩、声、风押韵与否”的讨论分明是在这个主帖下16~19楼嘛: 大大方方地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如此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就不是君子所为了,赶明儿真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0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5 00:17
说你用韵不符合普通话实际,是从你作品中ing/ong/eng通押看出来的,至于韵母-i与i是否视为一韵,则不得而 ...

学堂先生如此言伪而辩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君我围绕“崩、声、风押韵与否”的讨论分明是在这个主帖下16~19楼嘛:


大大方方地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如此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就不是君子所为了,赶明儿真不理你了!


附链接下相关研讨内容:
我16楼:
谢天谢地,图书府吏先生总算不打自招了。向您的坦诚致敬!
唐宋时候有几人写诗是不能读诵吟唱的?时下又有几个真诗人仅仅满足于合乎旧韵纸面平仄的?那是诗吗?那不分明文字游戏吗?费了半天劲去翻书查字,煞费苦心地选平择仄,到头来却不是用来读的——事实上也读不来,此举与脱裤子放屁又有何异?

致脱裤子出虚恭者
脱与不脱都是崩,何如裤里作闷声。
遥知早晚多凉意,只恐卿卿又受风。


你17楼: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1 19:06
谢天谢地,图书府吏先生总算不打自招了。向您的坦诚致敬!
唐宋时候有几人写诗是不能读诵吟唱的?时下又有 ...


崩、声、风存在于耳舌之间,可惜就是不押韵,没有韵味,能算律诗?
先去学好普通话,别外行到底!


我18楼: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1 19:25
崩、声、风存在于耳舌之间,可惜就是不押韵,没有韵味,能算律诗?
先去学好普通话,别外行到底! ...


尊驾若说这几句不是诗,我自会欣然接受,因为纯属戏作。比这首相对好得多的我都不敢称诗,几句戏作当然就更不敢称了。逗趣而已。
可是,若说崩、声、风三字不押韵,我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了。学堂窝人先生乃教师出身,年龄也不算大,未知你是怎么教学生的?


你19楼: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1 19:35
尊驾若说这几句不是诗,我自会欣然接受,因为纯属戏作。比这首相对好得多的我都不敢称诗,几句戏作当然就 ...


你读不准普通话,这是事实,争辩没有用。

我为了照顾你面子,未再跟帖。你到链接下自己去看,看看你是不是言伪而辩!

点评

我劝你押韵要符合普通话实际,是根据你ing/ong/eng通押得出的结论,跟帖发言不严谨或举例有误,你能够否定你确实是ing/ong/eng通押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00:26
我劝你押韵要符合普通话实际,是根据你ing/ong/eng通押得出的结论,跟帖发言不严谨或举例有误,你能够否定你确实是ing/ong/eng通押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0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5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5 00:21
学堂先生如此言伪而辩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君我围绕“崩、声、风押韵与否”的讨论分明是在这个主帖下16~19 ...

我劝你押韵要符合普通话实际,是根据你ing/ong/eng通押得出的结论,跟帖发言不严谨或举例有误,你能够否定你确实是ing/ong/eng通押吗?

点评

君我在“吟者先生曾经呼吁过渡期内新韵作品用韵宜适当放开”16~19楼分明是就“崩、声、风押韵与否”发生分歧的并进行讨论的,我主帖中说的就是这个事儿,你怎还往ing/eng/ong上扯呀?即便强拉硬扯,也得靠点儿谱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5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25 00:21
学堂先生如此言伪而辩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君我围绕“崩、声、风押韵与否”的讨论分明是在这个主帖下16~19 ...

我劝你押韵要符合普通话实际,是根据你ing/ong/eng通押得出的结论,跟帖发言不严谨或举例有误,你能够否定你确实是ing/ong/eng通押吗?

点评

吟者先生曾经呼吁过渡期内新韵作品用韵宜适当放开 原本不拟再来,但对一些辩友不作起码的调查研究、肆意歪曲基本事实乃至凭空捏造事实而胡搅蛮缠的所谓辩术实在看不下去,故此还得简单说几句。此前,曾经有人为了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5 0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