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语音改变(比如晚清不再以中原雅音为正)并强势的地方、战乱、自然灾害造成人口大迁徙并与原住民长期发生语音融合的地方,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的地方等等,都会促成族群语音变异。晚清以来诸如此类的主要因素远不能与金兵南犯、蒙满先后入主中原相比,百多年来很多地区语音相对稳定是正常的,此前发生较大语音变异也是正常的。金兵南犯后,中原及广义北方地区入声的弱化甚至消失就是明证,何况蒙满先后统治九州那么久呢?
此前曾看到过古音韵大家谈古代普通话的转载文章,找了半天才找到,就是这几个,北山先生没看到过吗?
其二中有这样一段,未知北山先生怎么看?
“说到兴头儿上,郑张尚芳还即兴用唐音念了一首唐诗——李白的《静夜思》。由于无法还原他的朗诵,记者只能用字母大致拼出发音:
“床前明月光”读为“zhiang(将)zê(则)mraeng(蒙)ngüad(虐)guang(广)”; “疑是地上霜”读为“ng-i(捏)jie’(节)dih(底)jiangh(尚)shiang(爽)”; “举头望明月”读为“gye’(隔)deu(丢)müangh(芒)mraeng (蒙)ngüad(虐)”; “低头思故乡”读为“dêi(歹)deu(丢)s-i(丝)guoh(过)hiang(行)”。
他的朗诵,听起来跟广东口音很相似,音调很怪,像“月”字,念起来好像直接用鼻音“ng”拼韵母“ue”,还是入声,后音曲折缭绕。整首诗听起来确实抑扬顿挫,但很难听懂他到底念的是什么。
能否推广
“复原推广古音不现实”
对复原推广古音,郑张尚芳认为并不现实。他说,重新构拟出来的古音只是个大概,不能确定古代是否就是这样发音的,因为“死无对证”嘛。用古音来念古诗文当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体现其原有的韵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听不懂,这样做也就失去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