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6-10-17 09:09 编辑
五四以来,诗词既微,各种玄学大家兴起,兴妖作怪,诗坛有梨花体,乌青体,李子体,实验体,论坛有“旋律说”,“音乐说”等等。
旋律说是湘籍学者孙逐明先生提出的,孙逐明先生用功刻苦,然有这个时代学者通病——先天国学基础不足。他用音乐的七个音阶研究律诗平仄律,以此提出格律诗“旋律说”,文章连篇累牍发于论坛,常常遭遇零回帖,后来与诗友交流于,学到平仄,转攻近体平仄学,功半成之际骑牛出关,归隐南山。
“音乐说”的提出者是五四先生,姓二O一九,他说:“时下平水韵格律诗曼妙的音乐美原来是大打折扣的”,平仄只有二调,高下抑扬,而音乐却有七个音阶,五四先生如何从二个音阶的平仄律听出七个音符的曼妙音乐美,大概只有他知道,他人若诘问,五四先生却不屑地说:“这是洋话,你们不懂”,他人若嘲弄,五四先生却又愤愤地说:“终于是儿子打了老子”。五四先生对孙逐明先生十分推崇,就象丽华体推崇乌青体,他说:“忽然又想起孙逐明先生……,”“可我并未因此而将孙先生一棍子打死,在另帖中仍然正面引用了孙先生这段说得在理的话:‘由于切韵体系根本不记载古音的实际音值,因此,所谓隋唐时期正宗的古香古色的声韵美,是后世人不可能知道和领略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实事求是。”
五四先生并不屑于到别人贴下交流,他常常躲在自己贴下,身着道袍,披头散发,仗剑瞑目,口中念念有词:郑张尚方急急如敕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