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6|回复: 26

谈格律诗对仗句中的四种音乐节拍类型

[复制链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10-1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辽宁昆仑 于 2016-10-14 22:00 编辑

谈格律诗对仗句中的四种音乐节拍类型
                             辽宁昆仑
唐格律诗包括七律和五律,是唐代诗歌一朵靓丽的奇葩。因其格律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额联(3、4句)和颈联(5、6句)对仗严谨,更使诗词爱好者青睐,故流传千载而不息。今天,更受古体诗词爱好者欢迎。额联和颈联除了要求必须对仗外,对两联后三个字的音乐节拍也有严格要求。详述如下:
一、 1+21+21+21+2节拍
这种类型要求是额联和颈联对仗句后三个字的音节都是单字+双字词组句式,即1+2节拍。例如:
先看韩愈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分析:额联后三个字“除+弊事”,1+2,“惜+残年”,1+2;颈联后三个字“家+何在”,1+2,“马+不前”1+2.。两联都是1+2节拍句式。
再看杜甫的五律《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分析:额联后三个字“钟+神秀”,1+2,“割+昏晓”,1+2;颈联后三个字“生+层云”,1+2,“入+归鸟”,1+2. 。两联都是1+2节拍句式。
二、 2+12+12+12+1节拍
这种类型与上一种相反,额联和颈联的后三个字都是2+1句式。例如:
先看李白的七律《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分析:这首七律额联的后三个字“数行+泪”,2+1,“几封+书”,2+1;颈联后三个字“秋帆+远”,2+1,“古木+疏”,2+1. 。两联都是2+1节拍句式。

再看李白的五律《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分析:这首五律的额联后三个字“一为+别”,2+1,“万里+征”,2+1;颈联后三个字“游子+意”,2+1,“故人+情”,2+1 。两连都是2+1节拍句式。
三、    1+21+22+12+1节拍
这种类型是额联与颈联每联对仗句的后三个字的音乐拍节要交替使用,形成一种交替的抑扬顿挫美,即1+2与2+1交替。例如:
先看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分析:额联后三个字“腾+细浪”,1+2,“走+泥丸”,1+2;颈联后三个字“云崖+暖”,2+1,“铁索+寒”,2+1 。两联是1+2与2+1节拍交替使用句式。
再看孟浩然的五律《与诸子登岘山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工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分析:额联后三个字“留+胜迹”,1+2,“复+登临”,1+2;颈联后三个字“鱼梁+浅”,2+1,“梦泽+深”2+1 。两联是1+2与2+1 节拍交替使用句式。
四、2+1,2+1;1+2,1+2节拍
这种类型也是额联与颈联每联对仗句后三个字的音乐拍节要交替使用,形成一种与上一种相反的抑扬顿挫美,即2+1与1+2交替。例如:
先看杜甫的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分析:额联后三个字“萧萧+下”,2+1,“滚滚+来”,2+1;颈联后三个字“常+作客”,1+2,“独+登台”,1+2.。即,2+1与1+2节拍交替使用句式。
再看李白的五律《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分析:额联后三个字“秋作+苦”,2+1,“夜舂+寒”,2+1;颈联后三个字“雕+胡饭”,1+2,“明+素盘”,1+2.。即,2+1与1+2节拍交替使用句式。
五、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律诗对仗句式后三个字的音乐拍节有四种。这四种类型并行不悖,不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目前诗坛流行一种说法,认为第一和第二种类型句式呆板,音乐美单一,应当回避。看起来,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如果我们真的丢掉了前两种句式,只剩下后两种,就丢掉了音乐美的多样性,那才是悲哀。所以,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要仔细研究,不能人云亦云,粗枝大叶。要全面、准确,不应该顾此失彼。我们今天创作律诗,要四种类型并用。要依据诗句意义,用哪一种合适就用哪一种。律诗本身要表达的物象是内容,是主体。律诗格律是形式,是客体。客体形式是为主体内容服务的,不应本末颠倒。这是创作律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有的诗友让再举一例杜甫的诗: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其实,上文就第一和第二类唐诗很多。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论是灰色的(黑格尔)。

争论没有意义,要尊重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再看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七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都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登庐山》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七、长撷腰病。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云:“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花。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八、长解镫病。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蹬;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云:“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则屡迁其体。不可得句相间,但时然之。近文人篇中有然,相间者偶然耳。然悟之而为诗者,不亦尽善者乎。此病亦名“散”。
        (以上《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
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作者是日本人,生活唐贞观年代。他的言论只能作为参考。我们研究唐诗应该以现在流行的唐诗为样本,有我们自己的观点。不可鹦鹉学舌!

点评

点评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0-1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长撷腰病。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云:“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花。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八、长解镫病。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蹬;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云:“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则屡迁其体。不可得句相间,但时然之。近文人篇中有然,相间者偶然耳。然悟之而为诗者,不亦尽善者乎。此病亦名“散”。
        (以上《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

点评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09:25
先生的引文很好。不过此文作者是日本人,生活唐贞观年代。他的言论只能作为参考。我们研究唐诗应该以现在流行的唐诗为样本。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论是灰色的(黑格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0-14 0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诗坛流行一种说法,认为第一和第二种类型句式呆板,音乐美单一,应当回避。看起来,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

……
第一种举例韩愈,第二种举例李白,韩愈以文为诗,李白重意轻律,正好说明第一二种不妥,如能举杜甫例便好。

点评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其实,这类是很多。毛泽东的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4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0-14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4 09:2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4 07:33
楼主列举的节拍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但结论偏颇了一些。正如“文二十八种病”所列长撷腰病
长解镫病反映了古人对节拍的重视。虽然没有列入格律,但律诗中二联注意句型变化还是有意义的。现在有一种避忌叫摞眼,其实就是类似于长撷腰病。还有一种说法叫“四平头病”,都是类似的。如下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中二联句法结构完全一致,常以此为例认为应该注意有所变化为佳。

王力谈格律,不谈【节律】,实为一个极大的错误。
怎么没有,这个问题知识你自己的认识问题!
近体诗五言诗句的大节奏,必须是上二下三,也即〇〇——〇〇〇。
你弄成〇〇〇——〇〇,必定斩立决!
至于五言诗句的三字尾,或12或21,只是大节奏与小节奏罢了!

点评

我们研究唐诗,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应当自己看实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09:24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0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22:21
七、长撷腰病。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云 ...

先生的引文很好。不过此文作者是日本人,生活唐贞观年代。他的言论只能作为参考。我们研究唐诗应该以现在流行的唐诗为样本。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论是灰色的(黑格尔)。

点评

唐朝元兢《诗髓脑》 摘要: 调 声 文 病   兢于八病之别为八病。自昔及今,无能尽知之者。近上官仪识其三,河间公义府思其余事矣。八者何?一曰龃龉,二曰丛聚,三曰忌讳,四曰形迹,五曰傍突,六曰翻语,七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0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0-14 07:06
目前诗坛流行一种说法,认为第一和第二种类型句式呆板,音乐美单一,应当回避。看起来,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 ...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其实,这类是很多。毛泽东的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4 08:03
王力谈格律,不谈【节律】,实为一个极大的错误。
怎么没有,这个问题知识你自己的认识问题!
近体诗五言诗 ...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4 08:03
王力谈格律,不谈【节律】,实为一个极大的错误。
怎么没有,这个问题知识你自己的认识问题!
近体诗五言诗 ...

我们研究唐诗,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应当自己看实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0-1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4 09:28 编辑
辽宁昆仑 发表于 2016-10-14 09:17
先生的引文很好。不过此文作者是日本人,生活唐贞观年代。他的言论只能作为参考。我们研究唐诗应该以现在流行的唐诗为样本。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论是灰色的(黑格尔)。

唐朝元兢《诗髓脑》 摘要:

调 声
文 病
  兢于八病之别为八病。自昔及今,无能尽知之者。近上官仪识其三,河间公义府思其余事矣。八者何?一曰龃龉,二曰丛聚,三曰忌讳,四曰形迹,五曰傍突,六曰翻语,七曰长撷腰,八曰长解镫。

  八、长解镫病。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蹬;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云:“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则屡迁其体。不可得句相间,但时然之。近文人篇中有然,相间者偶然耳。然悟之而为诗者,不亦尽善者乎。此病亦名“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