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3|回复: 47

北山针叶林二人说:唐朝科举试律诗,不是唐朝近体诗!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10-1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40 编辑

北山钓者针叶林异口同声:唐朝科举试律诗,不是唐朝近体诗!

王力《汉语诗律学》摘要: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

  2.5自中唐以后,试帖诗都是五言排律,而且都是限定用十二句;

  4.6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宁可避免险韵,决不能让它出韵。《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说: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从前的人确受这种严格的拘束。科场中,诗出了韵(又称“落韵”),无论诗意怎样高超,只好算是不及格

  9.5此种特殊形式,一般人都认为“拗句”(有些人甚至仅仅承认这是“拗”,除此之外不称为“拗”)。谈“拗救”的人,自然也把它认为本句拗救:腹节上字该平而仄,是拗;腹节下字该仄而平,是救。但是,如果“拗”的意义是“违反常格”,则是否该称为“拗”尚有问题;因为这种形式常见到那样的程度,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例如元稹《河鲤登龙门》:“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实在不很应该认为变例(叫做“特殊形式”也是不得已的)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04 编辑



33
主题
724
帖子
3218
积分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理员兼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威望22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贡献88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钱115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4 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8:46
退一步讲,元兢调声术即便就是拗救理论,唐朝科举试律诗岂有大拗不救之理?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 ...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三羊领教北山首版:
如你所说【试贴诗】与【日常律诗】,其声律的区别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06 编辑

针叶林



78
主题
1567
帖子
5204
积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威望14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贡献15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钱1785
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崔立之开元十四年(726) 试律诗《春风扇防和》的大唐声律

《春风扇防和》: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这是一首齐梁体诗。




三羊领教针叶林:你判定【齐梁体】的理由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07 编辑



78
主题
1567
帖子
5204
积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威望14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贡献15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钱1785
1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唐代近体律诗代表作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王维,杜甫等名诗人的大量的五律,七律。试帖诗不足为据。




为什么【试帖诗不足为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08 编辑



78
主题
1567
帖子
5204
积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威望14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贡献15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钱1785
2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12:58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 ...


从你举的试帖诗例子来看,唐代科考不考唐近体诗,而是传统的齐梁体,这是李世民就认可了的。




你可有李世民认可的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55 编辑

德宗贞元十年(794)《春风扇微和》

72 《春风扇微和》陈九流149
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迟迟散南陌。褭褭逐东风。
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兰荪才有緑。桃杏未成红。
已觉寒光尽。还防淑气通。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迟迟散南陌。平平仄平仄】43

73《春风扇微和》张 彚150
木徳生和气。防防入曙风。暗催南向叶。渐翥北归鸿。
澹荡侵氷谷。悠扬转蕙藂。拂尘廻广路。泛籁过遥空。
暖上烟光际。云移律候中。扶摇如可借。从此戾苍穹。


74 《春风扇微和》范传正151
暧暧当迟日。防微扇好风。吹摇新叶上。光动浅花中。
澹荡凝清昼。氤氲暖碧空。稍防生緑水。已觉散芳藂。
徙倚情偏适。徘徊赏未穷。妍华不可状。竟夕气融融。


75 《春风扇微和》陈通方152
习习和风扇。悠悠淑气微。阳升知候改。律应喜春归。
池栁晴初折。林鸎暖欲飞。川原浮彩翠。台舘动光辉。
泛艳摇丹阙。扬芳入粉闱。发生当有分。枯朽幸因依。


76 《春风扇微和》栁道伦153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始辨梅花里。俄分栁色中。
依防开夕照。澹荡媚晴空。拂水生苹末。经岩触桂藂。
稍抽兰叶紫。防吐杏花红。愿逐仁风布。将禆生植功。

77《春风扇微和》崔立之154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仄?仄仄平仄平?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通仄仄?平仄平平平?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44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45
【温和乍扇物。平平仄平仄】46
【逺近芳气新。仄仄平仄平】47
【煦妪偏感人。仄仄平仄平】48


78《春风扇微和》郭 遵155
防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
暧空防早辨。映日度逾频。高拂非烟杂。低随众卉新。
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

通平平仄仄?仄通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通通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通仄仄平?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习习何处至,仄仄平仄仄】49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50

79《春风扇微和》豆卢荣156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池影动玄沦,山容发葱蒨。
迟迟入绮阁。习习流芳甸。树杪飏鸎啼。堦前落花片。
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文客拂尘衣。仁风愿廻扇。
【韶光恐闲放。平平仄平仄】51


80《春风扇微和》邵 偃157
防风扇和气。韶景共芳晨。始见郊原緑。旋过御苑春。
三条开广陌。八水泛通津。烟动花间叶。香流马上人。
逶迤云彩曙。嘹唳鸟声频。为报东堂客。明朝桂树新。
【防风扇和气。仄平仄平仄】52


81《春风扇微和》公乗亿【咸通宏词】170
丽日催迟景。和风扇早春。暖浮丹鳯阙。韶媚黒龙津。
澹荡迎仙仗。霏防送尽轮。緑摇宫栁散。红待禁花新。
舞席潜廻雪。歌筵暗起尘。幸当阳候律。一愿及佳辰。
================================

同一个年号,同一个试题。
针叶林说【《春风扇微和》崔立之】是齐梁体,难道另外9个试卷,也是齐梁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3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3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5:4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5:17
事实上从南朝齐沈约直到唐沈宋定型了唐近体诗之前,所有五言诗几乎都是一样的诗体-----齐梁体,也可以叫永明体。他们和唐近体诗的主要区别:1,不讲究粘对声律,2,不讲究句数;3,几乎都对仗。比如和试帖诗句数差不多的六韵诗很多。风格和宫廷诗差不多。这也许就是试帖诗多采用六韵诗的原因。三羊说:唐代“试律诗”的用韵都是以诗题中的一个字作为限韵字,并且以五言六韵十二句为常,并不在题目中作特别要求。但有时也把用韵及字数在考试时标明,如贞元十五年己卯(799)博学宏词科试《终南精舍月中闻磬诗》,明确标明“题中用韵,六十字成”。例如唐初李世民李治李显直到李隆基五言六韵十二句诗都很多。------这就是齐梁体的习惯。而社会上诗人们愿意采用的多是五律七律,比如王维光五律107首占所有诗作的四分之一,杜甫只五律就六百多首占所有诗作的一大半。

永明体与近体诗的不同,依照韵数(或,句数)多少来区别吗?

点评

你对沈宋“约句准篇”怎么理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3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