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02|回复: 47

网上看到一文,说湘语入声退化,诸位看法?

[复制链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1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看到一文,说湘语入声退化,诸位看法?

湘语小课堂(三):湘语的浊音与入声作者:Zansa
    全浊声母和入声是中古汉语的两个重要的特点,而两者的演变情况则是考察当今汉语各大方言特点、划分方言区域范围的重要依据。 湘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内部形成了极大差异,各地区湘语的发展呈现出了种种复杂的不平衡性。这一特点在古全浊音声母以及古入声两方面的演变情况上表现得十分鲜明。
    本篇主要以湖南和广西两省区内的湘语区为考察对象。根据鲍厚星的《湘方言概要》,湘语区内古全浊音声母以及古入声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十大类型,现总结如下表:
[转载]湘语小课堂(三):湘语的浊音与入声
    进一步,若将以上十大演变类型进行概括,只从是否有浊音保留,是否存在入声调两大方面进行划分,则可大致提取出古全浊音和古入声在当今湘语区内地分布情况,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当今湘语中古全浊音声母以及古入声的演变特点。
    一方面,浊音清化和入声舒化是演变的大趋势。浊音的清化一般从仄声开始,仄声中又一般从入声发端。如今在湘、资两水的下游地区,基本浊音已经完全清化,其中不少以不送气清音的形式存在下来,成为古浊音曾经存在的证据。入声方面的退化则是整个湘语区内的普遍现象。湘江上游、资江流域等地的入声退化剧烈,几近完全消失。而即使入声保留程度较为完好的湘江下游地区(如长沙保留在入声调内的古入声字就高达95%以上),古入声的韵尾也完全消失,仅以单独成调的形式存在。
    另一方面,两种演变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从以上两张地图可以看出,浊音和入声在湘语区内的分布地带存在着极大的不重合性,交集很少。往往是入声保留较好的地方(如长益片长株潭小片、衡州片等)浊音已退出舞台,浊音保留得较好的地方(如娄邵片大部、辰溆片和永全片全资小片等)入声则基本消失。两者都保留或者都消失的地区属于少数。这一方面体现出湘语区内这两种演变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浊音或入声的存在并不是对方得以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0-13 14:27 编辑

由长沙市的语音变异看学堂窝人先生等人的洋汀浜平水韵


点评

有人吓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5: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3 14:23
由长沙市的语音变异看学堂窝人先生等人的洋汀浜平水韵

:P 有人吓蒙了。

点评

我已邀请东北地区铁杆平水韵迷针叶林先生临帖交流,他一直未敢露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6:02
有人正聚在一起开小会商量对策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有人正聚在一起开小会商量对策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D我已邀请东北地区铁杆平水韵迷针叶林先生临帖交流,他一直未敢露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3 19:34
呵呵。随着普通话的越来越普及,不要说入声退化,就是各地方言最终也会消亡。如吴语方言,虽然入声还能感觉 ...

有关方面应采取措施尽力保护方言,但诗词界以拼凑中古书面平仄的方式不是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3 19:34
呵呵。随着普通话的越来越普及,不要说入声退化,就是各地方言最终也会消亡。如吴语方言,虽然入声还能感觉 ...

失去韵尾的所谓入声读法已经不是中古入声了,平水韵书是不承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3 20:53
既使有保护,最后消亡也是必然的。主要是语言环境使然。现在的人员流动大,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一起,只能用 ...

放心,方言一时半会儿消失不了。但采取措施保护也是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到学校听课得来的结论吧: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3 21:14
这是没有办法的。入声字的尾音P、K、T在广州话、福建话、客家话中还是明显保留着的,这与当年,这些地 ...

保留着也不是中古平水韵。历史上封闭落后的地区语音变异的确相对慢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