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32|回复: 41

从毛泽东信为陈毅改诗说诗的格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毛泽东信为陈毅改诗说诗的格律

    1965721日,毛泽东致陈毅:
陈毅同志: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西  行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不因鹏翼展,那得鸟途通。
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
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只给你改了一首,还很不满意,其余不能改了。
又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张功曹》之类,还是可以的。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以上随便谈来,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又李白只有很少几首律诗,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祝好!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廿一日
    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关于格律,毛泽东说:在字面上而不是在自己的口音上合平仄“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这就是说,律诗讲的是平仄,而不是以押什么韵来分是非的。“出韵”,指的是大清的《佩文诗韵》,大清灭亡后,就再没有什么“出韵”戒律可言了。革命前辈,戎马倥偬,不可能带本韵书翻书押韵,而把自己的嘴巴放在一边。鲁迅倒是可以有条件翻书押韵的,可他并不一定押平水韵!,
    当然,顽固地站在长辫子立场上的人总是会有的。善意者斥之为“出韵”,恶意的则骂之为“混押”!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3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10-3 13:49 编辑

1、毛泽东的信写于1965年,那时还没有普通话?
2、1965年就有新十四韵平仄,毛泽东选择了“古韵”?
3、针叶林在1965年就读大雾诗了?
4、1965年针叶林几岁了?

点评

神经病人提的问题~  发表于 2016-10-3 15: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0-3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别争了,实际上有些规定纯粹是人为因素。比如为什么不能今古混押,并未能提出合理理由,只不过是人为规定而已。依我看混押比双轨制更合理,双规制是不否定彼也不肯定此,摸棱两可。现在诗词界主流意见并没有否定平水韵,只是认为随着语音的变化,不要固守它,宜提倡使用新韵。既然如此就不应采取要么用旧韵,要么用新韵的一元化体制,而应先让一些现代读音与中古读音变化较小的字与旧韵混押,那些混押的字能够为读者所接受,就证明是可用的了。随着这样的字逐渐增多,或逐渐被作者,读者所接受,适当时候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就成了一部被世人普遍接受的新韵书。这样岂不更好些,更顺当些吗?

点评

不能今古混押,并未能提出合理理由,只不过是人为规定而已。依我看混押比双轨制更合理,双规制是不否定彼也不肯定此,摸棱两可。 ------这稀泥和的够烂。不能今古混押需要什么理由?正常人都不会混。除非得了精神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 1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3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针叶林以外,没有任何人骂人混押!诗词界也没有混押这个词!针叶林写诗不行,写论不行,想发明混押一词以此出名可以理解;结果只有智商比他更低的知味堡人附和一下。十年只读一首诗,十年只识一个字:诗者大雾诗,字者滑混押!

点评

今古混押诗常见,多见于用新韵写诗者,一经指出,皆表感谢。唯独有一人不但不谢,反而咒骂,而且花费十年时间找根据,写N论,为自己的混押翻案。此人即网名金筑子者也。(此人疑有老年偏执型神经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4 0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0-4 0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这恐怕不是金先生旧声新韵的意思,旧声新韵是金先生十年前提出的新见,此前诗词界并不知此说,毛主席怎么会未卜先知,按金先生的意见指导陈毅?

点评

这里有两个问题: 1、毛泽东指出:律诗讲平仄对于写诗的人的平仄声调只能是字面上的,而不是写诗的人凭自己的语音可以定调的。 2、毛泽东对这首诗的押韵“”是毛改的还是陈原有的?退一步讲是陈原有的,那也是毛认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4 0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4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10-4 07:55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0-4 07:30
毛主席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这恐怕不是金先生旧声新韵的意思,旧声新韵是金 ...

这里有两个问题:
1、毛泽东指出:律诗讲平仄对于写诗的人的平仄声调只能是字面上的,而不是写诗的人凭自己的语音可以定调的。
2、毛泽东对这首诗的押韵“空通葱朋”是毛改的还是陈原有的?退一步讲是陈原有的,那也是毛认可的,是可以押韵的。
3、毛泽东认为“空通葱朋”可以押韵,但这不是平水韵也不是词韵,只能是当时的普通话(国语)。编国语《诗韵新编》的黎锦熙是毛的老朋友,毛自己不说普通话,但毛周围的人多数说普通话,他用普通话韵不是没可能的!
4、新十四韵平仄本身就是个怪胎,在毛泽东时代这个怪胎是不敢出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