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2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6 08:30 编辑
王力《汉语诗律学》摘抄(诗例中的平仄,是三羊所加):
【3.11】
实际上,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但若不认清近体诗的主要条件,就把那界限泯没了。这主要条件就是那平仄的严格的规律。譬如古风也常有对仗,但若不依近体诗的平仄,就不能认为排律。还有最严重的一种误解,就是为字数所迷惑,例如看见八句四十字就认为五律,五十六字就认为七律。其实四十字的五古和五十六字的七古也未尝不可能(参见下文第三十二节)。同理,我们不要看见了二十个字就归入近体诗的五绝,二十八字就归入近体诗的七绝;有些却是应该归入古风里去的。
仄韵近体五绝较为常见。例如: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平平平仄入?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忆鄱阳旧游》顾况
悠悠南园思,夜向江南泊。
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
平平平平去?仄仄平平入?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入?
【4.11】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下面是一些仄韵律诗的例子:
1.五律
湘中纪行十首(录一)刘长卿
《浮石濑》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上?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上?
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上?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上?
(十首之中,有五首是平韵五律,其余五首自应认为仄韵五律。平仄亦合于律诗)
海阳十咏(录一)刘禹锡
《蒙池》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平平仄去??上平平入?平仄通平平?仄平平仄入?
仄平仄仄去?平上平平入?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入?
(十首之中,也有五首平韵,五首仄韵,与刘长卿的《湘中纪行》情形相同)
2.七律
《意绪》韩偓
绝代佳人何寂寞!梨花未发梅花落。东风吹雨入西园,银线千条度灵阁。
脸粉难匀蜀酒浓,口脂易印吴绫薄。娇娆意绪不胜羞,愿倚郎君永相着。
仄仄平平平仄入?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入?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入?
【6·18】
末了,我们将谈一谈仄韵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用仄韵,本非正例(见上文第七节);偶然用仄韵时,只把每联的对句改为a式或b式(不用AB)就是了,依盛唐人的规矩,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的末字须平仄相间,上文第四节所举刘长卿和刘禹锡的仄韵五律,都是合于这个规矩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仄上仄平入?平平仄平上?平平平仄平?平入平平上?
仄上平平去?平平平仄上?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上?
(越字谪字和黄字叫做拗字,首联对句和末联出句为特殊形式,参看下文第七,第八和第九节。)
《秋云岭》刘长卿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首联对句与次联出句皆系特殊形式,参看下文第九节,三联出句平仄平仄平,系古式,刘长卿喜欢把这个古式用于仄韵五律)
这一个平仄相间的规矩,中唐人已不能完全遵守(例如刘禹锡);到了晚唐出句就索性一律用平脚,使它和对句的仄脚相对,例如:
乾宁三年在奉天重围作韩偓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
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首联对句和末联对句系特殊形式,见第九节,注意此诗失粘失对,与古风的界限并不分明)
五更韩偓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
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三联对句和末联对句系特殊形式,失对,失粘。)
【6.19】
五绝用仄韵,较五律为多见。它的出句用平脚或仄脚,并不一定。但是,比较起来,仍以平仄相间为最多,而且是先仄脚,后平脚。例如:
《茱萸湾答崔戴华问》刘长卿
荒凉夜店绝,迢递人烟远。
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平平仄仄入?平去平平上?
平平仄仄平?平去平平上?
【6.20】
七言近体用仄韵,最为罕见。第七节里所举韩偓七言仄律,除第一句因入韵须用仄韵外,其余各联出句都用平脚,这可以说是和他的五言仄律的规矩大致相同。现在再举他的另一首七言仄律来看:
《闲步》韩偓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平平仄去平平上?仄仄平平平仄上?通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上?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去平平上?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去平平上?
此诗失对失粘,严格说来不符合仄韵七律规则。
【6.21】
仄韵七绝,非常罕见,现在试举一例如下,请注意第三句系用平脚:
《戏赠灵澈上人》吕温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平平仄上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上?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去平平上?===================================
《古代汉语 诗律》摘抄:
(1)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柳宗元《江雪》是押仄声韵的。两首诗都是绝句。现在再举杜甫的《丁香》为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这是一首五律,押的是去声艳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