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73|回复: 75

王力关于近体诗的定义,一字之差,终生遗憾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26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6 16:49 编辑

王力关于近体诗的定义

1958年的《汉语诗律学》摘抄:
【1.2】
律诗的意义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格律最主要的有两点:

(一)尽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间,并使上句的平仄和下句的平仄相对(即相反);
(二)尽量多用对仗,除首两句和末两句外,总以对仗为原则。

【1.3】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除了平仄和对仗的规律之外,还有两个规律:
a.每句五个字。每首八句,全首共四十个字。
b.第一三五七句不入韵,第二四六八句入韵,这是正例;但首句亦有入韵者,这是变例。(这正变之分是从唐人五言律诗统计出来的,以多见者为正,少见者为变。)

【1.4】(乙)七言律诗。七言律诗除了平仄和对仗的规律之外,也还有两个规律:a.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全首共五十六个字。
b.第一二四六八句入韵,第三五七句不入韵,这是正例;但首句亦有不用韵者,这是变例。


1962年的《诗词格律》摘抄: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

《汉语诗律学》定义是:①平仄,②对仗,③句数,④押韵。
《诗词格律》的定义是:①平仄,②对仗,③句数,④押平韵。

三羊平心而论,王力的一个【平】字,自己给自己平添许多麻烦。薄薄一本小册子的一个【平】字,既否定了洋洋万言的大部头,又殃及众多名家的《古代汉语》。幸亏,王力的高徒徐青大师,于王力健在时,正本清源出来打圆场。纠正了《诗词格律》的错误说法,恢复到《汉语诗律学》老传统。真个【一字之差,终生遗憾】。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6 08:30 编辑

王力《汉语诗律学》摘抄(诗例中的平仄,是三羊所加):

【3.11】
实际上,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但若不认清近体诗的主要条件,就把那界限泯没了。这主要条件就是那平仄的严格的规律。譬如古风也常有对仗,但若不依近体诗的平仄,就不能认为排律。还有最严重的一种误解,就是为字数所迷惑,例如看见八句四十字就认为五律,五十六字就认为七律。其实四十字的五古和五十六字的七古也未尝不可能(参见下文第三十二节)。同理,我们不要看见了二十个字就归入近体诗的五绝,二十八字就归入近体诗的七绝;有些却是应该归入古风里去的。

仄韵近体五绝较为常见。例如: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平平平仄入?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忆鄱阳旧游》顾况
悠悠南园思,夜向江南泊。
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

平平平平去?仄仄平平入?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入?


【4.11】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下面是一些仄韵律诗的例子:

  1.五律
  湘中纪行十首(录一)刘长卿

  《浮石濑》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上?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上?
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上?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上?
(十首之中,有五首是平韵五律,其余五首自应认为仄韵五律。平仄亦合于律诗)

  海阳十咏(录一)刘禹锡
  《蒙池》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平平仄去??上平平入?平仄通平平?仄平平仄入?
仄平仄仄去?平上平平入?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入?
(十首之中,也有五首平韵,五首仄韵,与刘长卿的《湘中纪行》情形相同)

  2.七律
  《意绪》韩偓
绝代佳人何寂寞!梨花未发梅花落。东风吹雨入西园,银线千条度灵阁。
脸粉难匀蜀酒浓,口脂易印吴绫薄。娇娆意绪不胜羞,愿倚郎君永相着。

仄仄平平平仄入?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入?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入?


【6·18】
末了,我们将谈一谈仄韵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用仄韵,本非正例(见上文第七节);偶然用仄韵时,只把每联的对句改为a式或b式(不用AB)就是了,依盛唐人的规矩,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的末字须平仄相间,上文第四节所举刘长卿和刘禹锡的仄韵五律,都是合于这个规矩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仄上仄平入?平平仄平上?平平平仄平?平入平平上?
仄上平平去?平平平仄上?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上?
(越字谪字和黄字叫做拗字,首联对句和末联出句为特殊形式,参看下文第七,第八和第九节。)


  《秋云岭》刘长卿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首联对句与次联出句皆系特殊形式,参看下文第九节,三联出句平仄平仄平,系古式,刘长卿喜欢把这个古式用于仄韵五律)

  这一个平仄相间的规矩,中唐人已不能完全遵守(例如刘禹锡);到了晚唐出句就索性一律用平脚,使它和对句的仄脚相对,例如:

  乾宁三年在奉天重围作韩偓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
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首联对句和末联对句系特殊形式,见第九节,注意此诗失粘失对,与古风的界限并不分明)

  五更韩偓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
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三联对句和末联对句系特殊形式,失对,失粘。)

【6.19】
五绝用仄韵,较五律为多见。它的出句用平脚或仄脚,并不一定。但是,比较起来,仍以平仄相间为最多,而且是先仄脚,后平脚。例如:

  《茱萸湾答崔戴华问》刘长卿
荒凉夜店绝,迢递人烟远。
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平平仄仄入?平去平平上?
平平仄仄平?平去平平上?

【6.20】
七言近体用仄韵,最为罕见。第七节里所举韩偓七言仄律,除第一句因入韵须用仄韵外,其余各联出句都用平脚,这可以说是和他的五言仄律的规矩大致相同。现在再举他的另一首七言仄律来看:

  《闲步》韩偓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平平仄去平平上?仄仄平平平仄上?通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上?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去平平上?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去平平上?
  此诗失对失粘,严格说来不符合仄韵七律规则。

【6.21】
仄韵七绝,非常罕见,现在试举一例如下,请注意第三句系用平脚:

  《戏赠灵澈上人》吕温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平平仄上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上?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去平平上?
===================================

《古代汉语  诗律》摘抄:
  (1)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柳宗元《江雪》是押仄声韵的。两首诗都是绝句。现在再举杜甫的《丁香》为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这是一首五律,押的是去声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6 0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研究范围不一样,适用范围也不一样,徐青更是研究诗律史的,三羊读书不开动脑筋。

点评

看不懂,你要说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6 07:33
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研究范围不一样,适用范围也不一样,徐青更是研究诗律史的,三羊读书不开动脑筋。 ...

看不懂,你要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近体诗范例,看大唐王朝的声律理论:

范例1
王  维《杂诗》==========【换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上?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上?
【寄书家中否。仄平平平上】

范例2
柳宗元《江雪》==========【折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平平仄平入?仄去平平入?
平平平仄平?仄去平平入?

范例3
杜  甫《丁香》==========【换头】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平平仄平入?仄入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去?
平平仄平上?仄上平平去?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去?

【丁香体柔弱,平平仄平入】
【深栽小齐后,平平仄平上】
【晚堕兰麝中,仄仄平仄平】
【休怀粉身念。平平仄平去】

在以上3个范例中,我们可以获得唐朝近体诗的三大信息:
1、上尾声调关系,是四元平上去入的关系,不是二元平仄的关系。
2、五个二四同声句,应是真空平仄二四法,而是元兢四声二五法。
3、仄韵近体诗与平韵近体诗一样,既可以换头格,又可以折腰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仄韵诗我曾作个大量考证,已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可惜因电脑损坏,这些资料一说而空。仅就单句脚而言,一言蔽之,即每个单句脚可以选用任何声调。其中平声可连用,仄声上去入不能连用。凡与韵脚同上去入的,应入韵。.

点评

韵脚/白脚的声调关系:平/非平、上/非上、去/非去、入/非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2:29
律诗,与声调相关。与仄韵平韵无关。 以王力为首九大知名人士编著的《古代汉语》说的比较客观: 下面谈谈近体诗和古体诗用韵的特点:   (1)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6 10:11
仄韵诗我曾作个大量考证,已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可惜因电脑损坏,这些资料一说而空。仅就单句脚而言,一言 ...

律诗,与声调相关。与仄韵平韵无关。
以王力为首九大知名人士编著的《古代汉语》说的比较客观:
下面谈谈近体诗和古体诗用韵的特点:

  (1)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柳宗元《江雪》是押仄声韵的。两首诗都是绝句。现在再举杜甫的《丁香》为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这是一首五律,押的是去声艳韵。

  (2)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无论律诗、长律或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注:早期近体诗格律未严,有的作家偶尔也用邻韵通押,如王维《辋川间居赠裴秀才迪》的韵脚是“湲,蝉,烟,前”,就是元先通押,“湲”属元韵,“蝉”“烟”“前”属先韵。)字数多的宽韵,如东韵、支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固然不能与邻韵通押;就是字数少的窄韵,如微韵、文韵、删韵、蒸韵、侵韵等,也不能与邻韵通押。试举本单元文选中的作品为例。李白的《赠孟浩然》、杜甫的《别房太尉墓》是押文韵,杜甫的《登楼》、《春望》是押侵韵,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一)、陆游的《观长安城图》是押删韵,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押蒸韵,都没有“出韵”的情况。不过如果首句入韵时,诗人却往往借用邻韵字来作为首句的韵脚;这种做法中晚唐渐多,到了宋代,甚至成为风气。苏轼《题西林壁》首句末字借冬韵的“峰”字,和东韵的“同”“中”二字为韵,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近体诗押韵也很宽,也有合韵的情况,因为这只限於第一句,而第一句实际上可以说是多余的韵脚,入韵与否是自由的。

  (3)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和入声韵,不同声调一般是不相押的,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白居易的《长恨歌》除“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是上去相押外,其他则是平上去入分别相押(注:本书文选中苏轼的《荔枝叹》:“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子”、“痏”是纸韵,“瑞”是置韵,也是上去相押。)。

  (4)古体诗押韵比近体诗宽,邻近的韵可以通押。例如李白的《侠客行》是庚青二韵通押(注:《侠客行》是偶句押韵,全诗十三个韵字,除“星”“经”是青韵字外,其他都是庚韵字。),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质物月曷黠屑六韵通押(注:这六个入声韵的收音都是-t。)。又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是语韵和麌韵通押。“女”是语韵,“土”和“户”是麌韵。此外还有送宋通押、陌锡通押、御遇通押等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仄韵近体诗非常罕见,也不切实际,万首唐人绝句有千首仄韵诗,约占十分之一。

点评

唐朝科举的试律,既试平韵律诗,也试仄韵律诗。 多为平韵,极少仄韵。但是,还不至于极为罕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的说明清清白白,什么是格律诗,包括哪些格律要求。三羊硬要说对仗不是律诗的格律要求。

当然,表述有时可能不是很严谨,如讲到律诗,王力说:“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如果按照三羊判断,就会说,胡说!排律是八句吗?五言排律是四十字,七言排律是五十六字吗?
读书,哪能如此?!

点评

王力这一段,说的更具体: 【3.11】 实际上,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但若不认清近体诗的主要条件,就把那界限泯没了。这主要条件就是那平仄的严格的规律。譬如古风也常有对仗,但若不依近体诗的平仄,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6 11:35
王力的说明清清白白,什么是格律诗,包括哪些格律要求。三羊硬要说对仗不是律诗的格律要求。

当然,表述有 ...

王力这一段,说的更具体:
【3.11】
实际上,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但若不认清近体诗的主要条件,就把那界限泯没了。这主要条件就是那平仄的严格的规律。譬如古风也常有对仗,但若不依近体诗的平仄,就不能认为排律。

点评

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是并列关系的概念,次要条件也是不能忽视的。“古风也常有对仗,但若不依近体诗的平仄,就不能认为排律。”这个是凭空想象,排律,除了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中间无论多少联都必须对仗,谁能找出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