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1|回复: 52

大唐近体诗声律,是元兢声律理论体系的精华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2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唐近体诗声律,是元兢声律理论体系的精华

    元兢声律理论体系,分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或简练部分和繁琐部分、或精华部分和糟粕部分。大唐科举的声律方案,并非照本宣科和盘托出元兢的《诗髓脑》,而是抓住了主要简练炼精华部分,放弃了次要繁琐糟粕。即是: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择优录用。所谓精华,也就是每联的第【二五七十】四个声律点,也即:二七【平头】、五五【上尾】、二二【换头】、二五【蜂腰】。
    至于,不是两个声律点的声律问题,则是直接放弃不用。即:护腰术、相承术、龃龉病等三类。
    以上7个方面,不管是科举试律诗,还是宫廷应制诗,都可以找到极为珍贵的史料来印证。

1、
已被大唐科举试律所认可的声律理论

①平仄二元换句头。
    大唐元兢的【平仄二元换句头】理论,是沈约【平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沈约平头理论【平上、平去、平入、上平、去平、入平、上去、上入、去上、去入、入上、入去】的十二组合排列中,所谓继承,是保留了前六种;所谓发展,是上去入的合并。由于仄声的合并,从而将六种简化为【平仄、仄平】两种。如果说,元兢的【换句头】理论,是平仄二元化的对立,那么,沈约的【平头理论,就是平上去入四元化的对立。
    依据唐朝科举试律可以印证,大凡五言近体诗的律联,都是由【〇平〇〇〇,〇仄〇〇〇。】和【〇仄〇〇〇,〇平〇〇〇。】构成。

②首句连韵不为病
    大唐元兢的【首联连韵不为病】理论,是沈约【上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首联连韵不为病,包含两个内涵。一是,允许既同声必押韵,不许只同声不押韵。二是,只许第一联,不许其他联。尤其是第二内涵,杜绝柏梁体的意图,从韵律必然牵涉到的声律上,行之有效的确立起来。

③平仄二元换联头
    大唐元兢的【平仄二元换联头】理论,是沈约【鹤膝】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沈约的【鹤膝】理论,是邻联第【五五】俩字的异声关系;元兢的【换头】理论,是邻联第【五五】俩字的异声关系。邻联之间俩字的位置变了,邻联之间的异声关系没有变。【鹤膝】理论的异声,是平上去入四元化的异声;【换头】理论的异声,是平仄二元的异声。

④二五同平不为病
    大唐元兢的【平仄二元换联头】理论,是沈约【蜂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沈约的【蜂腰】理论,是二五俩字四忌:忌讳同平同上同去同入。元兢的【蜂腰】理论,是二五俩字三忌一不忌:忌讳同上同去同入,不忌同平。元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三忌一不忌理论:继承,是发展中的继承;发展,是继承中的发展。

2、
未被大唐科举试律所认可的声律理论
①元兢的护腰术
    元兢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也。由大唐科举试律的近体诗可以得到印证:

李行敏试律诗《观庆云图》
光因五【上】色起,影向九【上】霄分。======五/九,同上未护腰。

何儒亮试律诗《亚父碎玉斗》
事去见【去】前心,千秋渭【去】水绿。======见/渭,同去未护腰。


②元兢的相承术
    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由大唐科举试律的近体诗可以得到印证。

张  籍(767—830)《行不由径》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平入去上去,平平去入平。

张  籍(767—830)《反舌无声》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郑  谷(851—910)《春涨曲江池》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王贞白(875—958) 试律诗《宫池产瑞莲》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

沈佺期《送陆侍御馀庆北使》【初唐名家近体诗】
受委当不辱,随时敢赠言。仄上平仄入,平平仄仄平。
安得回白日,留欢尽绿樽。平入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③元兢的龃龉病
    龃龉病者,一句之内,除第一字及第五字,其中三字,有二字相连同上去入是。若犯上声,其病重于鹤膝,此例文人以为秘密,莫肯传授。上官仪云:“犯上声是斩刑,去入亦绞刑。”如曹子建诗云:“公子敬爱客”。“敬”与“爱”是,其中三字,其二字相连同去声是也。平声不成病,上去入是重病,文人悟之者少,故此病无其名。兢案《文赋》云:“或龃龉而不安”,因以此病名为龃龉之病焉。由大唐科举两个状元帖可以印证。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〇〇〇〇〇,〇上上〇〇。

唐贞元十年(794)陈讽 状元殿试帖《冬日可爱诗》
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〇〇〇〇〇,〇入入〇〇。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2 11:55
三羊的“大唐律”可以休矣!
三羊近来喋喋不休地宣传“元兢二五法”并名为“大唐律”。他说:“五言二五法 ...

哪一个不能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2 12:05
沈约的八病说到唐代已经落后,平仄二元化之后失去了意义。现在三羊还拿来作为唐诗格律是历史的倒退。 ...

唐朝超前再超前,怕是也不能超过宋元明三个朝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2 12:18
元兢只是唐初进行过声律探索的其中一位而已,根本就没有形成什么“体系”。 ...

唐朝,凡是能够构成体系的,除却元兢,还有谁呢?
你个以找出来!干咬牙有什么意思!

点评

唐初王昌龄,皎然,都有论著,你怎么不叫他们体系呢?怎么独钟元兢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2 1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2 13:18
唐初王昌龄,皎然,崔融,都有论著,你怎么不叫他们体系呢?怎么独钟元兢呢? ...

你可以为他们梳理出来,你有能力吗?
元兢的自成体系!
自成体系的,大唐是唯一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2 13:18
唐初王昌龄,皎然,崔融,都有论著,你怎么不叫他们体系呢?怎么独钟元兢呢? ...

唐初【王昌龄,皎然,崔融,都有论著】,
可以找来人大家开开眼界!,

点评

王昌龄《诗格》,皎然《诗议》,崔融《唐朝新定诗格》,和元兢《诗髓脑》一样,网上早就有。你没看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2 1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